媽媽育兒經:孩子偷偷拿錢該怎么辦?
有些小孩子比較調皮,因為爸爸媽媽的教育相對嚴厲,對零花錢的控制也比較嚴,所有有些孩子會有偷偷翻媽媽的錢包,或者是家里放錢的箱子,有時候會偷偷地從家里拿錢。雖說拿的錢數量不大,都是小孩子想買點小東西的零錢,但很多家長覺得從小就偷針長大會偷金。專家建議家長們不必太過緊張,且最好不要上升到“偷”這個程度,孩子一旦被予以這種看法,以后就很難改變了,且自尊受到貶低,以后也會有很大的壓力。
其實孩子自己可能不把這種行為當做“偷”,有些孔乙己“竊書不算偷”的風范。小時候,很多農村的孩子都有過去別人瓜地里順點兒瓜果的經歷,回想當年,也不覺得是“偷”。
不過這種行為確實是需要改變的,當然,最好是預防為主,使孩子壓根兒沒有這樣的念頭。
一、這樣的行為是有原因的
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往往是有原因的。我們首先要去分析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去理解孩子,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去改變,而不是單純去禁止。“找原因,想辦法”是我解決孩子行為問題的基本思路。
比如有個一年級的孩子從家里拿錢,后來媽媽問了,原來是孩子看到同學買東西分給同學,很羨慕,想買了去分給同學。
有個六年級的孩子,平常還是挺老實的。最近放學后常和一些同學去逛逛商店。有一次媽媽發現他私自從家里拿了五十元錢,媽媽很生氣著急。我建議媽媽先不要去嚴厲責罵孩子,而是先去嘗試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比如可能是一起去商店,同學都買,也分給他,他不買覺得沒面子.......我估計是媽媽平常零用錢控制得比較嚴,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迫不得已才這樣做的。媽媽聽了我的建議,等孩子回家后心平氣和地和他交流。媽媽告訴我:“給我的最后答案就像您說的,別的同學都買,而且都買的很多,媽媽不給零花錢,同學給他東西了,他又沒給別人,只好......”
二、如何改變孩子私自拿錢的行為?
這是個二年級的女孩子,平常也比較聽話乖巧。媽媽對孩子的品行舉止管教得比較嚴,沒想到孩子忍不住私自拿錢,而且說謊。
最初媽媽嚴格控制孩子吃糖,結果孩子偷偷吃糖,被媽媽發現后狠狠地罵了一頓,打了她兩下以示懲戒,并好好講了道理。后來,發現書包里多了很多花里胡哨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她說謊是如何如何來的,最終在詢問之下承認是從媽媽錢包里私自拿錢買的。媽媽很震驚,打了她的手,讓她記住!她也哭著保證,以后不會再犯了。但是沒過多久,又發現了來路不明的東西,這次她還是企圖以謊話蒙混過關,實在是編不下去了,才承認又私自媽媽的錢了。媽媽很生氣,狠狠地罵了她一頓,并且聯系老師私下和孩子談話,提醒她。
專家評論:很多媽媽都是想通過懲戒的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為,有時可能管用,但經常不管用。比如這個例子里,媽媽批評、打罵、找老師、讓孩子保證都用過了,就是不管用。而且孩子原來還算是聽話乖巧的。
后來媽媽也反思自己的問題,決定給她設立零花錢,每個星期給五元錢,然后給她建立了一個小賬本,教給她把每次媽媽給的零花錢和花出去的錢都記下來,零花錢可以自由支配,但是需要告訴媽媽用途。過了幾個月又發現了私自拿錢!
讓媽媽不明白的是,明明她有可以支配的零花錢,為什么還私自拿呢?后來孩子告訴媽媽,她怕花自己的錢,在賬本上記了之后媽媽檢查時會批評她亂花。私自拿媽媽的,花了就花了不用記,媽媽就發現不了。
專家評論:孩子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根源是媽媽太嚴格,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買東西,可能會被媽媽批評為亂花錢。所以,被逼無奈只能私自拿錢,逃避批評。
-
談談嬰幼兒早期教育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而且在早期的教育方面其實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一個隱患的,如果是沒有更好的區域,幫助寶寶正規的去
-
孩子不聽話 父母能打嗎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了家長頭痛的事情,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避免對孩子進行體罰許多的孩子,有的時候不得不打,但是一時氣不
-
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都有哪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留守兒童的一些生活事項,平時很多的留守兒童內心比較的孤獨,思念自己的父母,還會出現叛逆心理,大
-
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五大殺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聰明,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身心保健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兒童的健康教育問題,平時
-
如何開發培養寶寶的記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寶寶的記憶能力,培養方法,而且要注意讓孩子的大腦不斷地重現一些問題,這樣才能開發寶寶的智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