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寶寶的大腦智力呢
結婚后為之付出的會出現愛的結晶,寶寶的出生是活躍整個家庭和增加夫妻感情很重要的紐帶,此時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天資聰明、伶俐,但往往日常的家長都沒有任何育兒經驗,使得當寶寶發生智力低下此時就一切都晚了。那如何判斷寶寶的大腦智力呢?
1.愛笑的寶寶智力不會太差!
出生4~6個星期的嬰兒就開始會微笑,有的孩子可能更早一些。剛開始寶寶的微笑往往是在淺睡時出現,再長大一些,嬰兒可能會在睡夢中會咯咯地笑出聲來。
有些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發現,愛笑的孩子要比不愛笑的孩子智力發育更好一些。如果嬰兒出生8~10個星期后,仍不會笑,那么就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著問題。
2.聰明的寶寶從小就喜歡“追蹤”
新生寶寶的視力范圍最遠為60cm,而4~6周的寶寶已經可以在水平方向用目光追隨活動的物體轉動90度,12周時聽到母親說話的聲音會轉頭朝向母親。12~16周時,看見成人拿奶瓶準備給他(她)喂奶時,會張開嘴等著。
如果到了6個月孩子仍然不能用眼睛“跟人”,就有可能智力發育不正常。
3.活潑好動,是寶寶聰明的重要表現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睡眠越來越少,清醒時間越來越長,在玩耍中認識世界、發展自己。
如果寶寶睡眠時間過長,超過了一定限度,整天都在昏睡,連喂奶都有困難,則可能是智力方面有問題。
4.注意寶寶的“小動作”
寶寶出生6個月以后,大部分的精力從擺弄自己的肢體向探索外部世界轉移。6~7個月的嬰兒能彎腰拿取離自己較遠的物體,并能將物體在自己的兩手之間傳遞; 6個月左右的嬰兒開始有咀嚼食物的動作,能自己吃餅干。9個月的嬰兒能隨意放掉或扔下物體,并常常以此為樂。上述這些也可以作為了解嬰兒智力發育狀況的參考。
上述動作發展較差且一歲以上仍有整天擺弄手指等行為的寶寶,家長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
5.社會性發展是否正常
3個月以后的寶寶開始認人了,當父母或親近的人走近時,他們常常以微笑表示愉快,有時還會手舞足蹈。寶寶6個月以后,開始出現怯生現象,對陌生人表現為害怕、躲避,甚至驚哭。
如果6個月甚至1歲以上的寶寶仍沒有這方面的表現,父母應帶寶寶進行檢查。
提升寶寶智力方法介紹
1、在運動中開發大腦。
這個時候寶寶的所謂的運動,通常都是指爬行以及一些與父母一齊進行的親子活動。
1、躺下坐起,搖呀搖(運動和平衡能力的練習)
(1)爸爸坐,伸展雙腳,寶寶坐在爸爸大腿上;
(2)爸爸拉著寶寶的雙臂,做躺下、拉起的動作;
(3)寶寶躺在爸爸的腿上,爸爸輕輕地上下擺動雙腿,寶寶會覺得很刺激,很開心吶!
要點:寶寶很喜歡玩這個游戲,慢慢學會后,他會主動地倒下、坐起。
非凡提示:經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有助于培養寶寶開朗的性格和動作發育,而且孩子也會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在和孩子的接觸方式上,爸爸媽媽有著微妙的差異,寶寶從小就能從媽媽柔軟暖和的懷抱和爸爸粗大有力的動作中感受到爸爸媽媽的不同。與媽媽的溫柔愛護相比,爸爸能讓孩子體驗冒險、刺激和興奮。
2、在爸爸身上站一站(鍛煉腿部和腳底肌肉,練習平衡能力)
(1)爸爸坐或跪在地毯上;
(2)寶寶赤腳,豎立在爸爸腿部近膝蓋處;
(3)拉動寶寶的雙臂,使寶寶往爸爸胸前靠;
(4)讓寶寶的臉貼著爸爸的臉,爸爸寶寶親一親。
注重要點:
a) 此游戲可以使腳底承受的力量從腳踝轉移到腳尖,使腳底變得有彈性;
b) 腳趾得到了運動,可以刺激運動神經;
c) 熟練以后,可以小心地做幅度更大一點的“前傾后倒”動作;
d) 這個月不會,下個月努力。
上述這五個有關判斷寶寶大腦智力的細節,想必日常有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家長都非常的了解了,在平時日常家長也可以適當的和孩子增加互動的頻率,如:適當躺下做起、搖一搖寶寶,在爸爸的身上站一站等,看似都非常的動作為之都有提高寶寶的大腦智力。
-
談談嬰幼兒早期教育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而且在早期的教育方面其實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一個隱患的,如果是沒有更好的區域,幫助寶寶正規的去
-
孩子不聽話 父母能打嗎現在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了家長頭痛的事情,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避免對孩子進行體罰許多的孩子,有的時候不得不打,但是一時氣不
-
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都有哪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留守兒童的一些生活事項,平時很多的留守兒童內心比較的孤獨,思念自己的父母,還會出現叛逆心理,大
-
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五大殺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聰明,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身心保健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兒童的健康教育問題,平時
-
如何開發培養寶寶的記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寶寶的記憶能力,培養方法,而且要注意讓孩子的大腦不斷地重現一些問題,這樣才能開發寶寶的智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