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早產的六大因素 孕婦如何避免早產
早產是指沒有到達預產期就生產的情況,通常早產嬰兒的身體會比較虛弱,甚至不少早產兒還需要進保溫箱,所以孕婦應了解導致早產的因素,注意避免早產,今天小編就將導致早產的六大因素給大家介紹如下:
導致早產的六大因素
1、妊娠合并癥
在妊娠時期,如果母親患有急性傳染病,如風疹、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妊娠高血壓癥、心臟病等,這些疾病也容易導致早產。另外,母親的內分泌失調,如孕酮或雌激素不足,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有外傷及手術史的孕婦可能因為精神緊張、高血壓導致組織缺氧,子宮、胎盤供氧不足。孕婦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胎盤異常、及臍帶過粗、過短、扭轉、打結等,這些都是導致早產的原因。
2、母親因素
一般孕婦患有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單角子宮、雙子宮、子宮的縱膈等先天發育不全癥,容易使胎兒早產,因為子宮是胎兒生長的地方,如果子宮的肌肉不能很好地伸展,便容易出現早產。先天性宮頸發育不良,或者由于分娩、流產或手術操作造成后天的宮頸損傷,子宮頸內口的松弛,羊膜囊向宮頸管膨出,都可以導致胎膜早破,出現早產。有時,即使子宮發育正常,也可能是由于妊娠中的子宮過度膨脹,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原因導致子宮的宮腔壓力高,子宮肌肉伸展過度,也是早產的常見原因。
還有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宮內感染,均可導致早產。胎兒生活在胎盤功能低下和較差的子宮環境內,容易出現宮內生長遲緩及宮內缺氧情況,這種情況比其他原因造成的早產兒預后更差。
3、社會因素
早產容易發生在社會層次低、無職業、經濟收入低的人群中,這是由于這些人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度勞累,也不能正常進行產前檢查,營養狀況差。早產也容易發生在現代城市母親身上,她們有較多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情緒經常波動,精神過度緊張。有些母親為了瘦身致使體重過輕,也容易導致胎兒早產。還有一些女性因工作原因或怕生產痛苦,要求提前實施剖腹產。
4、環境因素
環境污染、噪音也會增加早產危險。
5、胎兒因素
雙胎、胎兒畸形也是容易早產的因素。
6、其他因素
未滿20歲或大于35歲的孕婦早產率明顯較高,尤其是小于20歲者,以及身材矮小孕婦等,均有較高的早產危險。既往有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復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的,早產的可能性最大。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會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率增高。有不良個人生活習慣的妊娠婦女,如吸煙、嗜酒、偏食者,還有妊娠后期有頻繁、強烈的性生活,易引起胎膜早破,也是導致早產的較常見原因。
孕婦該如何避免和預防早產
1、良好的生活方式
女性懷孕期間,要養成好的生活方式,保證規律的作息。孕期要戒煙戒酒,遠離煙酒、茶、咖啡,以免專家低體重兒、早產的風險。孕期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另外,出行也要特別注意,一定要避免磕碰到腹部。
2、高危妊娠篩查
要預防出現早產的情況,孕期要做好高危妊娠篩查,及時發現妊娠并發癥。尤其是高齡產婦,要提高優生意識,定期做好產檢。一旦出現了異常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3、重視產前檢查與監護
孕期要重視每一次產檢,尤其是孕中期的檢查,可以篩查胎兒畸形和異常癥狀。越早發現異常,就能避免出現早產的情況。同時,懷孕中晚期要做好胎兒監護,隨時關注胎兒的發育情況。
4、孕期合理補充營養
低體重兒容易出現早產,所以孕期要合理補充營養,保證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要注意的是,嚴重貧血或患有妊娠并發癥的產婦,早產的幾率比較高。所以,孕期要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多吃新鮮蔬菜、雞肉、瘦肉、豆制品。
5、孕期防治感染
孕期如果存在生殖道感染,毒素侵入絨毛膜羊膜,會產生細胞毒素、前列腺素引起早產。所以,孕前要及時治療婦科疾病、性病,懷孕期間要避免各種感染,以免影響到胎兒健康。
在孕前,準父母應做好孕前檢查,在具備優生優育的情況下進行備孕,在孕期,準媽媽應保持愉快的心情、營養的飲食以及合理的運動,做好懷孕期的孕檢,可以有效避免早產情況的發生。
-
導致早產的六大因素 孕婦如何避免早產早產是指沒有到達預產期就生產的情況,通常早產嬰兒的身體會比較虛弱,甚至不少早產兒還需要進保溫箱,所以孕婦應了解導致早產的
-
女性臨產前征兆有哪些女性在臨產前夕有很多臨產征兆的,這需要我們進行一定的觀察,以免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生產時間,而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影響,也會使
-
為什么在孕晚期會出現難以入睡有很多的女性在懷孕晚期的時候,會出現失眠的情況,嚴重的影響到身體健康,出現睡眠障礙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后果,平時大家需要注意
-
胎盤老化的危害 增加圍產期死亡率胎盤老化是孕晚期常見的一種情況,簡單來說就是胎盤已經程度,出現的一種過度成熟造成的功能退化,胎盤是胎兒汲取營養的重要器官
-
什么是胎盤老化 胎盤老化的原因是什么胎盤是妊娠期間連接母子間物質交換的一個重要的器官,胎兒發育期間,通過胎盤來從母體吸收營養,保持胎兒的健康,維持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