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寶寶排泄型態 掌握健康狀況
新生兒排出的糞便,就是所謂的「胎便」,胎便通常以墨綠色、黏稠狀呈現,會出現較深的顏色是因為膽色素及腸黏膜脫落,出生后3至4天就會慢慢轉換成正常的糞便,也就是金黃色且較稀糊的狀態。胎便排完后,依寶寶喝母奶或配方奶的不同,糞便也會有不一樣的變化,若寶寶喝母乳,其糞便中可能帶一點白色顆粒。
糞便與排尿的型態
專家表示,因為新生兒的腸胃道及括約肌功能尚未成熟,所以只要一進食就會解便或排尿,而正常的尿液及糞便狀態如下:
解尿
新生兒出生后前幾天的解尿次數較少,一天約3至4次,且量不多。隨月齡增長、喝奶量增加、膀胱容量及括約肌尚未成熟等因素,大約2個月大時,一天可能解尿20次以上,待膀胱容量增大一些,寶寶6個月大左右,解尿次數就會減少,一天約10幾次,而尿液的顏色為淡黃色。
排便
寶寶的排便型態,會因其喝母奶或配方奶而有所差異,型態如下表:
【排便問題】
腸胃炎
若寶寶排便次數變得頻繁,如一天原本2至3次,突然增加為6至7次,而且糞便較稀水,就是有腹瀉的情況。喝母奶的健康寶寶排出的糞便會帶一點酸味,而喝配方奶的寶寶,會因為蛋白質消化吸收的關系,便便味道會稍微臭一些。造成寶寶腸胃炎的原因若為感染,除了腹瀉癥狀外,其糞便的氣味會有酸酸臭臭的味道。一般來說,寶寶排出的糞便若出現白、紅或黑色,都是不正常的。而較嚴重的感染會造成寶寶有血便、黏液便、發燒、嘔吐等癥狀,感染又可分為細菌感染及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
寶寶較常見的病毒感染為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病毒的傳染力強,容易造成腸胃炎,通常病毒感染較少導致嚴重的血便或黏液便。
細菌感染
細菌性感染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桿菌等,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腸胃炎,會出現黏膜便、血便,甚至持續的高燒。邱志宇醫師建議,三個月大以前的寶寶,若出現血便又合併發燒或活動力差,就要馬上到醫院檢查。
-
準媽媽過春節五點要注意春節也是一個合家歡樂喜氣洋洋的季節,而且對于春節來說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一種節日,每年的春節也是比較熱鬧的一個節日,那么對
-
備孕期間同房 這些壞習慣得改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備孕期間應該如何正確的同房,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健康的狀態,
-
給寶寶吃桑葚有什么好處其實我們都知道到了春天的時候也是桑葚大量上市的,而且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都習慣性的去給寶寶去吃一點的,其實對于寶寶的好處也
-
新生兒晚上睡覺不踏實怎么辦對于我們的新生兒來說,有很多的寶寶在出生之后睡覺的時候并不是特別的踏實,那么我們對于這樣的現象來說應該怎么辦才是最好的呢
-
冬季寶寶皮膚該如何護理 4點特別重要在冬天里的時候,天氣也是比較寒冷,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護理我們寶寶的皮膚才是最好的,那么冬天寶寶的皮膚我們應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