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做法會導致孩子不愛吃飯
很多媽媽抱怨自己孩子不愛吃飯,或者喜歡挑食,每次喂寶寶吃飯都是一件特別大的工程。孩子不愛吃飯很多時候是被家長錯誤方法引導出來的,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哪些錯誤行為影響孩子的食欲。
錯誤一:讓孩子感覺吃飯是一種負擔
孩子吃了幾口飯就不吃了,很多媽媽就會忍不住說教,“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呀,你看隔壁小弟弟吃飯多好”,“吃飯的時候專心點,別東摸摸西摸摸”。“不吃是吧,餓你幾天看看”……
兒童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家長是夸獎還是批評心里都很清楚,如果每次吃飯都被家長一陣說教,那么他們打心底就會感覺吃飯是一件很有負擔的事情,心里有負擔食欲自然不會好。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護士長李文認為應該從小給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飲食氛圍,讓孩子感覺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對吃飯有抵觸情緒。
錯誤二:每天提供千篇一律的食物
有些父母其實是非常講究營養的,每天的飲食也都有一張規定好的菜譜,比如早餐吃稀粥配蒸水蛋,中午米飯配蒸魚和蔬菜,晚上吃骨頭湯面條,乍一看這是一份非常合理的食譜,有魚有肉有雞蛋,有米飯有面條……不過,你慢慢就會發現,寶寶的食欲越來越差。
食譜再有營養,吃的時間長了也會覺得不好吃,家長可以將心比心,我們是不是還埋怨過來來去去就幾樣菜的單位食堂呢。如果孩子不愛吃飯,考慮一下是不是食物不合胃口,最好能學習一些新的菜式,讓孩子也能不時改善一下伙食。
錯誤三: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一歲以后的寶寶會用手握住勺子舀飯往自己嘴里面送,不過孩子的雙手是笨拙的,經常會將飯菜撒了一地,家長們一開始可能會比較寬容,因為明白這是寶寶在學習呢,但是時間長了可能就不會再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一來是覺得搞清潔衛生太麻煩,二來是覺得寶寶自己動手玩心大,不好好吃飯。
然而事實上,吃飯也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動手怎么能感受到吃飯的樂趣。建議媽媽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可以準備兩套餐具,一套給寶寶,一套媽媽用,在寶寶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可以見縫插針地喂飯。
錯誤四:沒有合理供應零食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中,經過加工的零食屬于垃圾食品,是禁止食用的。然而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吃零食只要適量沒有任何不妥。其實這兩種想法都不完全對,油炸食品、碳酸飲料、罐頭食品等確實不應給孩子食用,但是小餅干、堅果仁、面包等零食對補充體力也是有好處的。
家長除了為孩子挑選健康的零食之外,合理安排零食的食用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每次正餐前一個小時內不要吃零食,這是因為寶寶胃容量小,吃了零食之后會影響正餐的攝入。
媽媽在給孩子準備食物時,也可以多利用食物的特點擺出好看的造型,這樣也會提高孩子的食欲。
好文推薦: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誤區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