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加媽媽:教育觀對比
媽媽的育兒方式都不一樣的,不同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樣,不同國家媽媽的教育方式更不一樣。今天,我們來看看中美加媽媽:教育觀對比。
中國媽媽高標準嚴要求
專家在文章中講述了教育女兒的成功經驗,即高標準、嚴要求,如不許外出約會,不許看電視、玩電腦;只可埋頭苦練鋼琴與小提琴;除戲劇和體育兩門外, 每個科目都必須是No.1。在其嚴格督導下,兩個女兒果然出類拔萃:大女兒成功步入卡內基大廳表演鋼琴,小女兒也成績優異。專家將女兒的成功歸因于其作為 “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與此同時,她還批評了西方媽媽過于關注孩子的自尊,一味鼓勵贊許,很少直指缺點和嚴厲批評。
六成人贊同嚴格管教
文章發表后,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網絡民調顯示,高達60.7%的人認同蔡美兒的東方式教育方式,其中既有華人也有白人。加拿大專欄女作家馬格 利特在《環球郵報》上撰文引述郎朗的話為證:父親和母親反復強調的就是要做第一名,“爭取最優”成為他兒時的追求目標。文章指出正是父親的嚴格要求才成就 了郎朗的天才。其實,美加兩國的統計表明,華僑華人雖只占美國人口的5%,但在著名的長春藤學府中,華裔學生的比例卻達20%之多。在加拿大最有名的多倫 多大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華裔學生比例更是超過1/3。巧合的是,美國“英特爾科學獎”(其前身為“西屋科學獎”)于本月12日公布了2010年獲獎 名單,在300名入圍者中,竟有百名華裔學生入選,由此成為“中國媽媽式”教育成功的又一佐證。
反對者認為不利創新
當然,反對者也不乏其人。有不少華裔母親指出,專家的教育方式失之嚴苛,近于殘忍,中國媽媽多不會如此不盡人情地管教子女。她們認為專家代表不了中 國媽媽;當代的中國媽媽和華裔媽媽很少像專家那樣嚴酷無情,她們不僅相當寬容,甚至已失之于溺愛。加拿大另一大報《環球郵報》則發表長文指出“中國媽媽的 失敗”。這位名叫索羅門的作者舉了兩個例證:過去100年來,華裔科學家只有10人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而美國卻獲得了300項諾貝爾科學獎;而人口更少 的猶太人則有多達180人獲得諾獎,即它僅以占世界1%的人口,卻奪得諾貝爾科學獎25%的份額。再從軍事技術發展領域看,中國也落在了美國與俄羅斯后 面。這些都是創造力不足的表征。
記得多年以前采訪旅美畫家丁紹光時,他就說過:在美國教書時他發現,如論基本功,中國學生要遠勝于美國學生,但失之于循規蹈矩,缺少想象與創新。而美國學生的問題則恰好相反,在還缺少基本功時,就想獨出心裁,別開生面。他一語道破了中西間的文化與心理差異。
總之,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很重要的,家長不要盲目的教育孩子,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
流感來襲兒科迎就診高峰 兒童預防流感的方法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在也是流感的高風的季節,那么很多孩子都會被這個疾病給困擾著,那么這樣的話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一些正常的生活
-
無聲世界,AI上閱讀,讓聽障兒童享受無聲世界的快樂通過智能小程序幫助聽障兒童無障礙閱讀,用科技助力聽障兒童的語言發展。
-
如何給寶寶安全更換紙尿褲我們都知道只要過著生活中也是吸引很多的新生兒必須要使用的東西的,可是在使用的時候應該要了解清楚,因為紙尿褲的牌子也是各不
-
小兒秋季腹瀉分成4個類型一般來說,到了天氣非常寒冷的情況下,可能很多小寶寶都會出現一些感冒,咳嗽發燒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如果是小寶寶,經常高燒不
-
懷孕了? 有這些表現就對了!近日,北京一組小道士造型照片在網絡上走紅,三個小朋友萌態可掬,可愛值爆表。網友直呼:看著他們,心都要萌到化了。三個“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