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需多聽音樂
學音樂 要從欣賞音樂開始 - 讓孩子先學會在音樂里睡覺
“聽音樂會本身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文化活動,事實證明有些人還沒有作好心理準備”。
對這次事件,南藝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徐軍這樣總結。
今年上半年還在歐洲研修音樂,徐軍聽了許多高規格的音樂會。他對西方聽音樂會嚴格的禮儀記憶猶新,不僅要西裝革履,而且不能帶任何東西,在音樂廳設有專門存放隨身物品的衣帽間。在國外,這種音樂的消費對象是成人,孩子是不允許帶入內的。而在周末,則專門有音樂大師為孩子演奏的專場演出。
可是,在國內,徐軍說,聽音樂會有時與享受無關,會變成一件“恐怖”的事情。現場非常嘈雜,來聽音樂的小孩子吵吵鬧鬧,裝飲料的塑料袋發出的雜音,讓聆聽音樂的耳朵非常難受。這種不僅損壞自己形象,也妨礙他人的行為,每每讓國內外的音樂家頭痛不已。徐軍說,當年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首次訪華演出時,人民大會堂場館很大,遲到的人絡繹不絕,“音樂會開始后暫停入場”的規矩根本行不通,觀眾席上亂哄哄的景象十分驚人。去年鋼琴大師陳洪寬在南京開音樂會時,無奈地在音樂會中場時向觀眾發出懇求,呼吁大家靜聽音樂。今年4月,享譽國際的華人鋼琴家傅聰在南寧舉辦鋼琴獨奏會,當晚也發生了遲到觀眾蜂擁入場并來回走動的事情。
“這些小節折射出大問題,家長擔負著重大責任。在高雅演出的場所,家長不應該對奔跑的孩子熟視無睹。學音樂,要從學會欣賞音樂開始。”徐軍表示,“我們不要求觀眾不要隨便鼓掌,這么高的要求一時很難達到,就從進音樂廳不帶雜物,手機開震動等基本的文明禮儀做起吧。”
以鋼琴接軌西洋
曾經陪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去聽鋼琴音樂會,路上我笑話這位小朋友:可不要睡覺哦。我這句話其實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因為本人聽這類高雅音樂會的時候,聽著聽著就會進入一種游離狀態,恍恍然仿佛做夢般似醒非醒。沒想到媽媽笑說:不怕他睡覺,能在肖邦的音樂里睡著,那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呢!這種論調是第一次聽到,不過想想確實是金玉良言,在音樂里睡著了,至少說明音樂對我們產生了影響。
肖邦、老柴、貝多芬,只要我們愿意,自然能玩得起來。學音樂的人每年都在增長,可惜我們只接軌了旋律、節奏或者音符,但中國音樂會的現場卻一直做不到跟國外接軌,這難免令人“痛心疾首”。我的建議是:接軌任重道遠,不如大家先學學那位媽媽,讓孩子先學會在音樂里睡覺吧。
-
家庭如何開展親子游戲家長應該注意一些游戲,利用親子游戲,讓一家人其樂融融,一個健康的家庭,離不開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的孩子都對新事物比較敏感,
-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社會,孩子知道他該知道的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作為中國的家長基本上不太可能和孩子主動交流這些問題,所以孩子
-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首先就要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說的就
-
對于青春期粗心馬虎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學生的心態不穩,情緒波動是學生當中一個極為普遍的問題。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自己的情緒比較難以做到收放自如
-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苦學無效?真正影響學習效率的并不是學習時間的長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針對長、中、短期學習的周末計劃,缺乏對學習時間的精細管理,甚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