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社會行為上的發育
幼兒在社會行為上的發育,1~2歲孩子的社會行為主要表現在與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的態度、情感及其行為狀況。
1到1歲半:孩子依戀親人的行為仍發展迅速,若與親人分離會表現出痛苦和焦慮。喜歡與同伴接近,孩子之間容易互相吸引,常常由于探索而引起摩擦。例如看到同伴的玩具很有趣,也會伸手去摸摸,拿來玩玩。若同伴不肯,就用推、打、咬等方法去奪得,因而常引起摩擦、沖突。
l歲半到2歲:由于孩子的語言進一步發展,行走自如,能接觸更多的新事物,進而激起對新事物的好奇和興趣。有新玩具吸引他時,常會從依戀“人”轉向依戀“物”.集中注意力專心玩玩具,此時親人暫時離開他也不哭鬧。孩子是在與“人”和“物”的接受關系中發展社會交往。
孩子之間交往時雖同在一起玩,但互不干擾各玩各的,熟悉以后,會相互觀察,互相模仿。例如一個孩子將積木扔在地上,另一個孩子也模仿著扔積木。
2歲時孩子突然出現和成人對著干,表現出對成人指令的反抗和對自己能力的嘗試。此時開始要求獨立,什么都想自己嘗試,常會出現一些執拗和任性的行為。此時期孩子的行為常受到情緒支配,缺乏道德認識,自控能力差,獨立性開始萌芽,因此特別需要父母的正確指導和教育,才能使孩子的社會行為獲得正常的發展。
相關文章
-
5大開發寶寶智力小妙招 簡單又易學寶寶智力開發與成長時期密不可分,3歲之前寶寶大腦發育快是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們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寶寶開
-
從寶寶的頭發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寶寶在出生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身體還處于發育的過程中。但相信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寶寶的頭發也可以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態。針
-
帶你了解新生兒的各項感觀能力新出生的嬰幼兒,身體狀態還處于繼續發育的階段,與成年人相比,其感觀能力還不夠完善,但也在逐漸地發育。所謂的感觀,指的就是
-
寶寶的睡眠姿勢不對會影響顏值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聰明可愛、漂亮顏值高的孩子。而在后天因素的影響下,其實也能夠對一些人的樣貌,進行改變的
-
讓孩子長高的方法有哪些呢對于很多家長而言,孩子能夠長高,自然是一件值得令人開心的事情。可是有些家長本身并不具備優勢,所以會擔心在遺傳的影響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