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特點
其實對于5到6歲的孩子的行為來說,和心理特點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有很多的小寶寶在這個時間心理都會發生一些扭曲的現象,那么我們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方式來做才是最好的呢?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安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一個方面的介紹。
如果說孩子1歲以前,媽媽每天都在擔憂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3歲孩子的媽媽主要擔心孩子的行為習慣、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的話,那么孩子成長到5-6歲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很省心的階段了。
孩子的整體情緒比小時候穩定多了,不會再整天粘著媽媽,而是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行為上越來越省心,媽媽可以放心大膽的開始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不管寶寶還是媽媽在這個階段都會相對舒服。
但是,畢竟每個年齡段都有這個年齡段的困惑和焦慮,對于5-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最大的焦慮來自升學,孩子馬上就要幼升小了,幼小銜接做不做,孩子的學習習慣要不要培養,怎么培養,這就成了最困擾家長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孩子的性格特點。5-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絕對可以稱為天使,與3、4歲處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動不動就哭鬧撒潑的孩子,和7、8、9歲狗都嫌的孩子相比,5-6歲的孩子絕對可以用甜美兩個字來形容。
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很乖,很聽話,比如他會積極主動幫忙做家務,吃飯的時候會幫忙端菜,布置碗筷,吃完飯他會說媽媽我幫你洗碗吧。甚至吃個零食或巧克力也不再自把自為,而是過來請教你:媽媽,我可以吃塊巧克力嗎?每次你表揚他或者夸獎他的時候,他就特別開心。
他也會表現得很愛學習,特別喜歡纏著你看書,喜歡你跟他說話,教他本領,他也很愛炫耀自己學到了什么,喜歡告訴媽媽他認識哪些字,喜歡書寫自己的名字,有時候就算你強迫他,他也不太會反抗,而是會乖乖順從。
帶他去外面與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也會覺得他不再是以前那個愛打架惹事的小壞蛋了,而是變得懂事了,看見小朋友打架的時候,他會批評對方,你們這樣是不對的。如果他被打被欺負了,他也不再會像以前那樣自己解決,而是會跟對方講道理,或者干脆去告訴對方的媽媽。
這些表現會讓媽媽覺得很欣慰:我們家寶貝長大了,懂事了。當然有時候孩子也會有情緒,有自己的一些堅持,但是整體上他們變得容易溝通了。
如果非要說問題的話,5-6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爭強好勝。他們特別在乎輸贏,如果自己贏了就像中了500萬一樣,如果輸了,就會大哭不止,有時候半天也哄不好。
因為在乎結果,所以他們也會習慣性推卸責任,明明是自己干的,他們卻會故意找一些借口說不是自己干的。很多媽媽在這個時候會批評甚至懲罰孩子,總覺得你犯了錯,如果我不教給你正確的態度你就會變壞。
其實這是孩子的正常成長階段,他們這個時候開始了解自己的能力,他知道憑自己的能力,什么事有把握,什么事沒有把握。所以他們與你進行的比賽,都是一些他們覺得有把握的事情。在這樣的心理預期下,贏了他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結果,這就跟你表揚他是個乖孩子一樣,讓他覺得欣喜。
但是輸這個結果,孩子沒預期過,他沒設想過這種可能性,所以當輸這結果出現的時候,大大超過他心理預期的,他自然會很難過。孩子就會大哭大鬧。這是一種正常的釋放壓力的過程。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輸了哭鬧而責備他,如果可以,盡量讓孩子多贏,因為贏了孩子會覺得我的判斷是對的,自信心就更容易建立。當孩子輸的時候,不要批評他輸不起,而是可以與他共情,告訴他,現在的結果可能超出了他的心理預期,幫孩子把這種難受的情緒命名,任由孩子發泄出對自己的不滿。
整體來說,5-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開朗而甜蜜,這個階段也是親子關系最甜美融洽的階段
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式來做,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寶寶的這種現象我們及時的按照正確的方法來改善,否則的話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安全,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傷害著我們的生命的形象危機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