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小孩的志向如同孫悟空72變,說變就變;小孩的志向如同天氣,陰晴無常;小孩的志向如同他們的小臉,哭笑多變。
首先,小孩是天生的“動物專家”。小孩們生性喜歡小動物,最愿與動物“渾然一體”。小孩今天要買小倉鼠,明天要看小烏龜,后天要領養小巴狗,大后天要騎小馬……還模仿父母平時對他們說話的態度、語音、語調,用“娃娃家”里小媽媽或小爸爸的身份,輕聲細語地和小動物講話,悉心照料著自家的小動物“娃娃”。
當小孩玩夠了紙板游戲的“外科手術”,就下定決心說長大要做“獸醫”。
當小孩們在周末晚上三五成群地玩了“壟斷游戲”(有關如何買賣鐵路、土地、房產、銀行等等的游戲)后,小孩就要長大做金融學家、銀行家、股票中介、商人等等。他們想去壟斷市場,這樣他們就有很多的錢去買各種電腦游戲、玩具、糖果……
當小孩瘋狂地玩足了電腦游戲,因長時坐在地上椅上而腰酸背痛時,他們就發誓長大要做骨科醫生。
當小孩在學校年度科技展覽會上的項目研究獲得大獎時,當那個主題是有關每天班里不同的人在掉牙齒的年齡不吃黏性糖果的重要性時,他們會神采奕奕地說長大時去做牙醫也不錯,能讓大人、小孩都自信地張嘴微笑。
當小孩看到美籍華人后代關穎珊那么優雅地在冰上舞蹈時,便覺得去學花樣溜冰或做花樣滑冰教練也很不錯。
當小孩在自家的后院,追逐紅蜻蜓、灰小鳥時;當他們打開鳥聲模擬機,吸引森林中各類鳥飛來時;當他們以班級為單位出游,去植物園、動物園,大膽地伸出小手臂,把飼料放在撐開的小手掌上讓小鳥來停留的時候;當他們在學校的年級表演中以“搖響世界,全民環保”為主題在臺上揮手時,他們覺得長大以后必須做生物學家或環保專家。
當小孩聽到春天里的鳥叫蟲鳴、淅瀝小雨、轟隆雷聲時;當他們在鬼節去討糖果,聽到每家的“恐怖”布置與聲響時;當他們在白雪飄飄的圣誕節前后,聽到收音機里播放著“鈴兒響丁當”等特別令他們振奮的音樂時,小孩們就隨隨便便可以哼出一首好歌,或在鋼琴上擺弄起天使音樂。他們覺得做一個神童音樂家莫扎特也不難,但絕對要長壽。
當小孩參加游泳俱樂部正規訓練幾年,贏了幾次自由式、蛙游、蝶游比賽后,他們揚言來年要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
當這兒的小孩子知道布什在位,美國禍不單行:經濟蕭條、9·11恐怖、伊拉克戰爭等等時,小學里的學生部就模擬兩大政客,到處游說,爭辯,為了趕掉布什,他們決定做即興演說家。
當身在美國,人們稱會說中文的小孩真聰明時,那些在中文學校里每周學幾小時中文的華人孩子認為長大后做某大公司國際市場的顧問或外交官也不錯。這樣,他們就可以像小愛麗斯那樣漫游仙境,像格列佛那樣周游列國。
哇,我的心!哦,我的肝!“從小看大,7歲到老”,“天才”的跡象已經勢不可擋!“向著明天,向著理想,向著勝利,我們勇敢前進……”“打鐵不惜炭,養兒不惜錢”“男兒無志,寸鐵無鋼;女兒無志,爛草麻拈”。可憐的父母們瞪著傻眼,顫抖的手上拿著教育投資,對著多變的小孩志向,無所適從。大人們由此成了“追孩族”:追東奔西,氣喘吁吁,似乎孩子不成明日之星,決不罷休。養孩子成了艱苦的“長跑”,而缺乏了自然的天倫之樂的享受。
一些中國父母絕對希望獨子獨女成龍成鳳:“哈佛”留學,“麻省”進修,“北大”保送,“清華”旁聽……只怕書海暢游得智商絕頂、情商負值:一邊輿論炒得沸沸揚揚,一邊嬌得孩子不會做飯,不會爬高山,不會走長路……碰到什么“秀”,男不男,女不女地來了一大幫:“男”的嬉皮,嬌滴時勝林黛玉;“女”的強勁,能干似花木蘭……不到一些免學費的歐洲大學課堂用父母各種錢財打幾個盹,不到海外撞幾下金鐘,似乎就不能學貫中西,達到國際水準……在過去習慣于盲目崇拜,習慣于順從、統一的祖輩及父母輩更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地追逐著這種莫名其妙的人云亦云的時尚。
-
媽媽應給孩子的六大教育,你做到了幾個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媽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會給孩子提供各種所需,但其實媽媽提供的,未必是孩
-
寶寶什么時候可以學習用筷子 讓孩子學用筷子進餐的方法筷子是我國的一種獨特餐具,可以說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特征之一,而除此之外,用筷子吃飯可以讓我們靈活使用手指,而且對寶寶的
-
孩子愛說謊怎么辦 怎樣避免孩子說謊說謊在字典中是故意說假話、故意隱瞞事情真相的一種行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部分孩子存在愛說謊的毛病,那么孩子愛說謊怎么
-
寶寶玩什么樣的玩具可提高能力發展玩具是寶寶很喜愛的,特別是一個好的玩具能極大促進寶寶動作協調,而且在玩耍過程中能極大的提高大腦智力的不斷開發,對于影響寶
-
如何安撫寶寶更好適應幼兒園環境在日常一定有看過,為之寶寶剛進入幼兒園時,由于脫離之前的熟悉環境而極為不適應,因此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情緒,不管在幼兒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