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扼殺孩子的質疑精神
每個孩子,當他們有了思想后,總是會有一些質疑的想法。但是我們千萬不能要扼殺孩子的質疑精神,負責對孩子將是負面影響。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該名學生表示,4歲的孔融不會這樣做,才這樣寫答案,并堅信沒有答錯。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是道德教育的“樣板戲”。最近,一年級的小朋友“孔融讓梨我不讓”被老師判了一個大大的叉,這件事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小朋友堅信孔融不會讓梨,因為他只有四歲。本來就是一道主觀題,回答出自己所想的,卻被老師饋贈了一個大大的紅叉。面對紅叉,該小朋友可能會很疑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標準答案的思維模式在我國教育界已經根深蒂固。其實,對于孔融讓梨我不讓這樣一個異化性的答案,我們的教師不應該習慣性的發叉。童言無忌,孩子提出孔融不會讓梨的質疑,是一種思維方式的突破,他能根據自己的推理展現自己的是非觀,對于語文考試來講,他的表現無疑是優秀的。
對于一個價值觀并不成熟的一年級學生來講,紅紅的打叉肯定會打擊他們主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只是一批具有相同思維方式的人,教育淪為批量生產的工具,這無疑是教育的悲哀。
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給我們這些自認為考慮問題已經很理性、很成熟的成年人上了一課。對于那些早已有了定論的東西,我們從來就未曾質疑過,只是在社會大染缸中亦步亦趨,盲目的去接受,質疑精神早已成為現實生活的附庸,被落在漆黑的空間里,不見天日。直到有一天,一個從未見過市面的孩子打破空間的壁壘,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阻礙我們質疑精神接近陽光的壁壘是玻璃做的!
當然,孩子對才四歲的孔融不會讓梨的篤定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追求的價值多元化,真善美遭到嚴重的質疑,其內在的根源是什么?我們已走的太過遙遠,是不是該等待一下被我們拋在遠處的靈魂?
當然,這些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小朋友能解決的,我們的老師應該認可他看待問題的角度,不要輕易扼殺他的質疑精神。
-
媽媽應給孩子的六大教育,你做到了幾個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媽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會給孩子提供各種所需,但其實媽媽提供的,未必是孩
-
寶寶什么時候可以學習用筷子 讓孩子學用筷子進餐的方法筷子是我國的一種獨特餐具,可以說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特征之一,而除此之外,用筷子吃飯可以讓我們靈活使用手指,而且對寶寶的
-
孩子愛說謊怎么辦 怎樣避免孩子說謊說謊在字典中是故意說假話、故意隱瞞事情真相的一種行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部分孩子存在愛說謊的毛病,那么孩子愛說謊怎么
-
寶寶玩什么樣的玩具可提高能力發展玩具是寶寶很喜愛的,特別是一個好的玩具能極大促進寶寶動作協調,而且在玩耍過程中能極大的提高大腦智力的不斷開發,對于影響寶
-
如何安撫寶寶更好適應幼兒園環境在日常一定有看過,為之寶寶剛進入幼兒園時,由于脫離之前的熟悉環境而極為不適應,因此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情緒,不管在幼兒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