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應對“壞脾氣”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本身都是善良純真的,但是有時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諷刺、挖苦、斥責甚至打罵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厭惡的種子。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易怒、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因為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首先考慮的不是大發雷霆,而要靜下心來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妥之處。
情境一:孩子餓了著急喝奶,旁邊的媽媽一邊不停地哄著孩子:“寶寶,乖,再等一會,媽媽這就好了”,一邊手忙腳亂地勺奶粉、沖泡牛奶,可孩子非但沒有停止哭鬧,反而哭得越來越厲害,“你這孩子怎么這樣,就不能再等一會嗎?”
歪歪兔說:孩子脾氣急、沒耐心,很多時候是跟父母的滿足方式有關。作為父母,當然是心疼孩子,看不得他受一點兒委屈。只要是孩子想要的,我們總會竭盡全力地盡快給予滿足。
然而,這種做法卻阻礙了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這種環境下的孩子不懂得等待,加上他一哭家長立馬給予滿足的經驗,讓孩子覺得哭是最好的要求方式,要什么東西,盡管大聲哭就好了。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讓他參與到事情的過程當中,了解沖奶都要經過哪些有趣的過程,慢慢地,培養孩子的耐心。
情境二:奶奶常帶孫子到面館吃面,還總是把自己面里的牛肉都挑給孫子吃。一天,孫子突然發現自己碗里的牛肉很少,以為是奶奶偷吃了,一生氣就把奶奶的面都倒到了桌上,鬧著喊著“沒有肉就不吃了”,最后硬是把兩碗好好的面給摔了。
歪歪兔說:在當今獨生子女較多的時代,一個家庭里通常都是多個大人疼著一個孩子。于是,只要家里買了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大人總會留著給孩子,并對他說:“這都是給你買的。”就像上面的例子那樣,奶奶總是默默地把自己的牛肉挑給孩子。
長久下去,孩子就會覺得你給他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心里不會有任何感激。等到哪一天,你沒有給他特權的愛了,他還會覺得是你的不應該、你的錯。這個時候,他就會對著你大聲吼叫,甚至是拳腳相加。所以,在對孩子付出你的愛的時候,要讓他知道你背后所做的努力,讓孩子真正知道并感激你的愛。
情境三:一家人正圍著桌子吃飯,孩子坐著卻一點也不老實,不肯吃飯,老是動來動去地玩著玩具,一不小心把桌上的碗給摔碎了,這可氣急了爸爸,“你這孩子,叫你好好坐著都不聽,非好好收拾你不可”,一邊罵一邊打,整個屋子都是孩子的哭聲。
歪歪兔說:當孩子因為頑皮、不聽話而闖了禍時,原本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如帶著孩子一起收拾殘局,并讓他承擔后果。然而,有些家長卻在那一瞬間,難以壓制心里的煩躁與怒火,很自然地對孩子動了粗。
孩子還小,他是沒有辨識能力的,家長嚴厲的打罵、懲罰會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他會有樣學樣,遇到什么問題,都會習慣性地用打罵這種粗魯的方式來解決。因為在孩子有限的經驗和記憶里,最親密的爸爸媽媽就是這么解決問題的。
情境四:晚上,媽媽陪著孩子一起玩游戲、搭積木,孩子剛開始還玩得很開心,可后來不知怎么的,積木可能沒搭好,一下子全倒了,孩子看著倒塌的積木,大聲地哭了起來。不管媽媽怎么哄、怎么勸,孩子還是一個勁兒地哭,還用腿去踢地上的積木。
歪歪兔說:“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一種‘愛孩子,有遠見’的表現”,這是歪歪兔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觀點。這里所提到的“挫折教育”并不是人為地給孩子設置的障礙,而是那些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遇到的一些困難、壓力。
每位家長都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總希望把一切的美好都給與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往往不領情。這讓父母甚是傷心。但是現實生活當中又有多少家長在做著這樣受累不討好的事情呢。如果真的疼愛自己的孩子,就要對孩子的將來負責。也要進行一下換位思考,自己的童年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嗎?家長的心態平和了,真正走進了孩子的內心深處。有效溝通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
媽媽應給孩子的六大教育,你做到了幾個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媽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會給孩子提供各種所需,但其實媽媽提供的,未必是孩
-
寶寶什么時候可以學習用筷子 讓孩子學用筷子進餐的方法筷子是我國的一種獨特餐具,可以說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特征之一,而除此之外,用筷子吃飯可以讓我們靈活使用手指,而且對寶寶的
-
孩子愛說謊怎么辦 怎樣避免孩子說謊說謊在字典中是故意說假話、故意隱瞞事情真相的一種行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部分孩子存在愛說謊的毛病,那么孩子愛說謊怎么
-
寶寶玩什么樣的玩具可提高能力發展玩具是寶寶很喜愛的,特別是一個好的玩具能極大促進寶寶動作協調,而且在玩耍過程中能極大的提高大腦智力的不斷開發,對于影響寶
-
如何安撫寶寶更好適應幼兒園環境在日常一定有看過,為之寶寶剛進入幼兒園時,由于脫離之前的熟悉環境而極為不適應,因此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情緒,不管在幼兒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