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抵抗秋燥 小心補出問題來
在秋季這個秋風瑟瑟的季節(jié)中,很多人比較喜歡大補一下,對于寶寶也是,但是專家需要提醒的是:小心補出問題來!
秋冬一到,家里的大人們都打算好好滋補一番,慰勞慰勞一下自己,為來年健康養(yǎng)精蓄銳。自家的寶寶當然不能忘,寶寶也來補一補,這一補,問題就來了。
案列:寶寶補出陽虛來
廣東有位老人家,體質(zhì)屬于陰虛,常年用沙參、玉竹、麥冬煲老鴨。方子本身沒有問題,這位老人家喝也對癥,但她每次煲湯都是一煲一大鍋,給全家人喝,包括年幼的外孫。偏偏這位孫子又是“大胃王”,每次喝湯吃肉都要兩三碗。沒幾個月下來,孫子就成了陽虛體質(zhì),動不動就感冒發(fā)燒,要么就是咳嗽、鬧肚子,反反復復,很是鬧心。
專家分析:亂用藥材壞平衡
一般而言,健康的寶寶是正常體質(zhì),并非陽虛或陰虛,所有的壯陽、滋陰都不需要,用了反而會破壞陰陽平衡。如果真要補,就必須按照醫(yī)生的指導,把握用量,不要覺得反正是湯水不是藥,喝多少無所謂。其實,既然加了中藥材,那么湯就成了藥湯,用不對的藥就是毒藥。
針對以上個案,沙參、玉竹、麥冬還有老鴨,都是滋陰、清熱的東西,對廣東的濕熱天氣來說,這是一款很好的湯水,但寶寶若長期服用這款清補涼,則會損傷陽氣。
寶寶煲湯可用健脾藥材
健脾胃的中藥,都能給寶寶用。脾胃好了,寶寶的體質(zhì)就上去了,自然就少病少痛,平安長大。常用的健脾胃中藥有黨參、谷芽、麥芽、山楂、獨腳金、淮山、茨實、蓮子、茯苓等,這些藥材有健脾開胃、消滯的作用,對脾胃虛弱的孩子,可以常常煲點喝,分量無需太多,3歲以上的孩子每次每樣10~15克即可。還有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作用,對寶寶夏季久熱不退、飲食不振、肺虛、咳嗽、心悸等虛弱之癥以及病后體弱無力、自汗、盜汗等癥都有很好的輔助效果,平時也可以用來煲瘦肉湯給寶寶喝。
對抗秋燥,對給寶寶吃這些
(1)多給小寶貝喝水養(yǎng)肺
引起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氣過于干燥引起,使身體里缺水。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養(yǎng)肺可以驅(qū)走燥邪。為了防止小寶貝被燥邪侵擾,媽咪一定要多多給小寶貝的身體補充水分。給小寶貝飲水,不要一下子喝進去很多,這樣反會給身體帶來不良作用,應(yīng)該采取少量多次飲用的方式。白開水是最好的,不要喝添加了很多色素、香精、甜味劑的各種飲料,高糖分反會使身體里更加缺水。
(2)給小寶貝多吃養(yǎng)肺蔬菜和水果
秋天,正是各種果蔬上市的時候。這些果蔬具有滋陰養(yǎng)肺的功用,可以幫助小寶貝驅(qū)走身體里的秋燥。因此,媽咪要多讓小寶貝攝取這些蔬菜和水果。雖然梨對小寶貝是一種佳果,但不宜吃得過多。不然會傷脾胃,反引起風寒咳嗽、胃部不適。一定要選擇新鮮的甘蔗榨汁時,發(fā)生霉變的甘蔗會引起食物中毒。如果甘蔗外皮沒有光澤,甘蔗肉聞起來發(fā)酸,就不可再給小寶貝榨汁喝了。給年齡較小的小寶貝吃石榴,媽咪最好先把果粒剝下來,弄碎后再給小寶貝吃。以免果粒滑入氣管,引起危險。
(3)多給小寶貝進食防秋燥粥
秋燥可引起小寶貝體內(nèi)津液不足。粥能夠有助于清火、養(yǎng)胃、健脾。如果在煮粥時,適當加些梨、蘿卜、芝麻等能夠生津養(yǎng)肺的食物一同煨煮,那么,將會很有效地改善秋燥給小寶貝帶來的不適。
-
女性孕前調(diào)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在懷孕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是特別的擔心自己的身體或者擔心小寶寶的一個生長發(fā)育的,其實女性孕前調(diào)理的一些重要性也是非常
-
懷孕期間如何正確選購內(nèi)褲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在懷孕期間應(yīng)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內(nèi)褲,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重要的幫助,那
-
如何有效預防妊娠紋我們有了妊娠紋這方面的危害的話,對于我們的孕婦來說,也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妊娠紋
-
夏季天氣炎熱,如何給寶寶防暑降溫對于新生兒和嬰幼兒來說,夏季是一個比較難過的季節(jié),因為新生兒和嬰幼兒的自我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較差,很容易出現(xiàn)長痱子、中暑等情況
-
夏季寶寶拉肚子怎么辦?夏季寶寶拉肚子怎么辦?寶寶腹瀉是寶寶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媽媽們無需過多擔憂,而夏季又是寶寶腹瀉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為濕度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