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妙招 讓寶寶不再挑食
寶寶挑食這個問題,令很多的媽媽們頭疼,那么如何才能讓寶寶乖乖吃飯,養成好習慣,不會再挑食了呢?
育兒中,你會不會為孩子的吃飯問題頭疼?
孩子不愛嘗試新的食物?吃一餐飯的時間,可以看完一集電視劇,讓你恨不得揍他一頓?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用“不拋棄,不放棄”的辦法。
不吃,再給
媽媽們常會訴說,吃飯時,孩子只愛吃自己喜歡的菜,不愛嘗試其他的食物。
一般2歲左右的孩子會對新東西有恐懼心理。這時,你該怎么辦?有些媽媽一見孩子不吃,就不再給了。千萬別太快放棄!你要重復地把食物夾給他吃,他不吃,就放在他的碗里。如果他不吃甚至夾出來,你就再夾進去。他不吃沒關系,你只管夾到他碗里,但不要生氣,不要恐嚇他。
這樣的話,孩子就一直有機會看到這些食物,就有可能嘗試這些新食物。
這樣做會有用嗎?有研究報道,2~5歲的孩子,在新食物大約經過10次重復出現后,不管新食物是甜的、咸的,還是淡而無味的,對它們的喜愛程度都有明顯的提高。接著,他們不滿足于看或者聞一下這些食物,而開始實實在在地品嘗這些食物。
7~10個月是孩子接受不同質地食物的關鍵期。這時,給孩子吃半流質、泥糊狀、粗糙食物等也可能遇到類似困難,重復嘗試是解決這一困難的好辦法。
讓孩子自己吃飯
常看到這樣一幕:孩子捧著杯子喝奶,喝得全身都是,媽媽趕緊換了奶瓶給他喝。
或是這樣的情景:孩子正興趣盎然地用勺子挖著碗里的食物,顫顫悠悠地往嘴里送,弄得滿臉滿嘴全是飯粒或是菜汁,甚至大部分食物都掉在身上、地下。這時,家長會接過碗、勺,給孩子喂食。
媽媽們以為吃飯是人的天生本能。其實,進食也是一種發育技能,是需要通過后天學習而獲得的能力。在適當的時機,不給予口腔運動功能鍛煉和自我進食的機會,吸吮、吞咽、咀嚼等能力沒學會,有些兒童就不會自己進食。
而且,這樣也剝奪了孩子自己吃飯的很多樂趣,時間一長,孩子就再也不想自己吃飯了。于是,又有了常見的一幕:五六歲大的孩子還是由大人喂飯,大人不喂,自己就不愿吃。
鏈接:寶寶口腔運動功能訓練的機會需要媽媽來創造,每次進食略為粗糙的食物,就是寶寶學習、摸索口腔運動功能的機會,包括如何咀嚼、攪拌、吞咽固體食物等。
一般來說,自4~6個月起,媽媽可以開始給寶寶添加泥糊狀食物,隨著月齡的增加,可逐漸改變食物的質地,如從米糊、稀飯、厚粥、軟飯到米飯;6個月后提供手指食物和半固體食物。隨著咀嚼能力的發展,不加調味品的小肉片、水果條、蔬菜均可以作為手指食物。
同時,還要適時培養孩子的自我進食技能,如可讓6個月左右的嬰兒自己扶奶瓶吃奶,8~10個月的孩子要訓練他自己捧杯,10~12個月可以教孩子握勺進食,1歲以后培養孩子自己進食的習慣。
定時鬧鐘控制進餐時間
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還要注意控制進餐的次數和時間。
首先是進餐的次數,如同食物的種類一樣,孩子用餐時間表在第一年變化也很大。一般情況是:新生兒一天用餐7~8次,間隔2~4小時;2個月大,一天6~7次;4~6個月,4~5次奶加1次輔食;7~9個月,3~4次奶加2次輔食;10~12個月,3次奶加3次輔食;1歲以后,基本上為2次 正餐加2次奶。
孩子的食欲也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兩餐的間隔時間為3~4小時有利于食欲調節。如果孩子食欲不好或挑食,也要制定每天吃飯和吃零食的時間表,限制餐間的食物攝入。
進餐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5~30分鐘。你可以設立一個定時器或定時鬧鐘,在用餐將要結束時,為孩子提供一個視覺提示,到時就結束就餐。一旦用餐結束,家長至少在2小時內不應再為孩子提供點心、剩菜或其他零食,這樣才能建立一個清楚的用餐和不用餐的區別。
-
女性孕前調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在懷孕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是特別的擔心自己的身體或者擔心小寶寶的一個生長發育的,其實女性孕前調理的一些重要性也是非常
-
懷孕期間如何正確選購內褲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在懷孕期間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內褲,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重要的幫助,那
-
如何有效預防妊娠紋我們有了妊娠紋這方面的危害的話,對于我們的孕婦來說,也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妊娠紋
-
夏季天氣炎熱,如何給寶寶防暑降溫對于新生兒和嬰幼兒來說,夏季是一個比較難過的季節,因為新生兒和嬰幼兒的自我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很容易出現長痱子、中暑等情況
-
夏季寶寶拉肚子怎么辦?夏季寶寶拉肚子怎么辦?寶寶腹瀉是寶寶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媽媽們無需過多擔憂,而夏季又是寶寶腹瀉的高發季節,因為濕度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