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一歲以下的BB最好不要把尿
在中國,傳統的育兒習慣中,小孩把尿是正常的,但是專家要指出的是一歲以內的寶寶是不適合把尿的,因為這樣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把尿,不能幫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早把尿,能幫孩子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嬰幼兒自主排尿功能要隨著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積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這個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大腦負責這個部分的中樞就會下達打開尿道括約肌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專家指出,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后5~15分鐘、睡醒后。失敗的排尿訓練在1歲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比如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著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為憋尿而哭鬧。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
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專家提醒家長說,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如果掌握的時間不對,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給以后的如廁訓練帶來困難。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專家指出,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系。
此外,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1歲半以后,適合進行坐便訓練
專家指出,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來說,寶寶長到一歲半以后,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孩子使用的馬桶,當孩子表達便意時,建議他到馬桶那兒去處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應表揚;如果反抗,不要強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如廁的習慣。
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時間開始喜歡站著尿,而且亂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遠。這是男寶寶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責備,要抓住這一時機引導男寶寶站著尿。
-
女性孕前調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在懷孕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是特別的擔心自己的身體或者擔心小寶寶的一個生長發育的,其實女性孕前調理的一些重要性也是非常
-
懷孕期間如何正確選購內褲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在懷孕期間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內褲,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重要的幫助,那
-
如何有效預防妊娠紋我們有了妊娠紋這方面的危害的話,對于我們的孕婦來說,也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妊娠紋
-
夏季天氣炎熱,如何給寶寶防暑降溫對于新生兒和嬰幼兒來說,夏季是一個比較難過的季節,因為新生兒和嬰幼兒的自我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很容易出現長痱子、中暑等情況
-
夏季寶寶拉肚子怎么辦?夏季寶寶拉肚子怎么辦?寶寶腹瀉是寶寶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媽媽們無需過多擔憂,而夏季又是寶寶腹瀉的高發季節,因為濕度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