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要主動追尋幸福
炎熱的夏天,有一只狐貍站在一棵掛滿了葡萄的葡萄樹下。因為肚子太餓了,所以狐貍想,哪怕是只能吃到一顆葡萄,也能充充饑!但樹長得太高了,狐貍試著跳了跳,根本夠不著葡萄。狐貍用足了力氣,又向上跳了一次,但只碰到了葡萄串的底部。狐貍沒摘到葡萄,卻已累得筋疲力盡了,只能狠狠地喘著氣,盯著葡萄串。
“真想吃葡萄啊!可有什么辦法呢?”
狐貍又盯著葡萄串看了一會兒,然后放棄了吃葡萄的想法,它自言自語地說道:“葡萄太酸了,還是不吃的好。”
快走出葡萄園的時候,狐貍又回頭看了一眼,發現另外一只狐貍正在用長棍子打葡萄吃。狐貍雖然口水直流,卻仍嘲笑說:“吃酸葡萄還吃得那么高興!”然后便繼續趕路。
事實上,能夠吃到葡萄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像另外一只狐貍一樣,用長棍子打葡萄;也可以直接搖動葡萄樹,把葡萄晃下來;或者挖土,堆成一個土堆,然后站在土堆上摘葡萄。
但故事中的這只狐貍只做了跳幾下的嘗試,就輕易地放棄了,甚至還自欺欺人地說“自己根本不想吃酸葡萄”。結果是:狐貍沒嘗到葡萄的香甜,只是又饑又渴地在葡萄園里空轉了一場。
忍受不幸是最差的選擇
有一個女子嫁入了豪門。但在豪門的日子并不好過:婆婆像專制的君主一樣,刻薄地對待這個高貴而漂亮的兒媳婦。她每天都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苦惱,如,三番兩次地接電話,或電話鈴聲若響過三聲未接,婆婆就會馬上大發雷霆,而且婆婆總是追究一些瑣事,對什么都不滿意,對什么都要干涉。
例如:孩子的衣服怎么那么臟?你說話的聲音怎么那么。繛槭裁促I那么小的花盆等,就連在繁忙的節日里,也從不請傭人來幫忙,而是由兒媳婦一個人來完成。因此,這個兒媳婦的生活總是十分忙碌。
這一切,兒媳婦都默默地忍受了。為了讓兇惡的婆婆滿意,兒媳婦總是戰戰兢兢地,一直生活在緊張和不安之中,因此也不能好好地照料孩子,當然孩子也就無法得到媽媽充分的愛,只能拿物品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最后竟染上了偷竊的壞習慣。
在和我談話的時候,她的臉上充滿了憂郁和煩躁。談話完畢后我問她:
“你原來好像并不是一個憂郁而煩躁的人啊!你結婚前是什么樣子呢?”
她一臉茫然,默默地流著眼淚,然后說自己曾經是個無論走到哪兒都非常活潑好動的人,但不知道自己現在怎么會變成這樣。她總是想,為了孩子,無論如何都要拼死忍受,但沒想到演變成了現在的情形,真是令人痛心啊⋯⋯
確實,有許多媽媽為了孩子忍受了自己的不幸,但這位媽媽在為孩子而忍受的同時,卻也給孩子造成了不幸。因為媽媽不幸福,所以孩子無法學到幸福的方法。
媽媽為了孩子而忍受不幸,但這樣反倒害了孩子。為了孩子而擁抱不幸,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
所以為了自己和孩子,請快把自己的腳步轉向幸福的方向吧!
摒棄對幸福的偏見
人們常說“是否幸福取決于人的心態”,所以即使我們多么地不幸也不做反抗,而選擇逆來順受,然后說一些“人生就是這樣”,“有什么辦法呢”等的話。這種方法從表面上看來,很有效果,因為從表面上看,好像心態平靜了,所以矛盾似乎就消失了。
但表面上平靜了,大大小小的矛盾“消失”了,就能說是 “幸福”了嗎?
我認為不是那樣的。
大家想想前面所說的狐貍吧!狐貍放棄了吃葡萄的想法后,矛盾似乎消失了,但事實上,它依然感到饑渴,而并不幸福。因此無論怎么忍受和掩蓋,還是存在著改變不了的問題。世界不會因為我們默默地忍受而自動改變,問題依然存在,還是會折磨我們,使我們感到不幸。
實際上,幸福是一個行動的概念,而不是空想。如果某個瞬間我們感到不幸,那么我們應該馬上轉向幸福。不要只是呆呆地坐著承受現狀,而應懷著幸福的愿望,分析問題的緣由,尋找解決的辦法,然后將方法變成積極的行動,這樣才能找到幸福!
前面提到的那個媽媽,為了孩子而被動地忍受著一切不幸。如果她真的決心要幸福的話,可以適當地回絕婆婆的無理要求,或者再靈活一點,當面說“是的,媽媽”,但背后卻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
比如當婆婆責備為什么買小花盆時,不是自責“我怎么連個花盆也不會選”,或傷心地想“婆婆怎么對我這么刻薄”,而是說“原來婆婆喜歡大花盆啊,我還以為您喜歡小花盆呢,所以就買小的了。那我下次一定買大的!”
這樣一來,結果一定會有所不同。
被動的姿態和主動的姿態就是不一樣。如果決心要幸福并付諸行動,那么在產生問題的時候,就能準確地看清這個問題是對方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如果是對方的問題,就會想“我不必操心了”,也就不用犧牲自己了;相反的,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就主動道歉說“我錯了”,下不為例就可以了。
這種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精神醫學術語來說就叫“適應”。如果能夠用“適應”的觀點來看世界,那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幸福。
想要當好媽媽
當然,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礙和痛苦。但法國哲學家阿蘭(Alain)曾說:“如果痛苦是為了得到幸福,那就欣然接受吧!”
認為結婚后會幸福的夫婦,或認為養育孩子是幸福之事的人,并不是那些毫無付出卻坐享其成的人。就像優雅地漂游在湖面上的天鵝,它們的雙腳卻在水中使勁地劃水一樣,為了幸福,一直在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
幸福絕對不是光用等待就能得到的,幸福應該積極地去爭取,為此,我們要懷著堅強的意志做出決斷,進行不懈的努力,還需用時間,與不幸做正面的抗爭。
做媽媽的路并不是鋪滿鮮花的綢緞之路,而是布滿荊棘和深坑的艱難之路。孩子說不定什么時候會得一場大;婆家或娘家也可能突然發生變故;或者自己事業受挫,被炒了魷魚;或者別人借了錢跑掉了;或者突發洪災、火災,無家可歸了⋯⋯這些都是為人母親者不得不面對的人生不幸,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得生活,不能永遠生活在不幸之中。
天下的媽媽們啊,希望你們能夠在苦海似的人生之路上,用自己獨有的方法來消除不幸,爭取幸福。在你們擁有幸福的那一天,如果你們讀了下面這幾句話能感到高興,那我就不勝欣慰了。
昨晚睡得真香
因為我的不幸也睡著了
可能不幸還在床下的墊子上蜷睡吧
我比它先起床
所以我突然體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幸福
我是世界上第一個看到早晨的人
“真想吃葡萄啊!可有什么辦法呢?”
狐貍又盯著葡萄串看了一會兒,然后放棄了吃葡萄的想法,它自言自語地說道:“葡萄太酸了,還是不吃的好。”
快走出葡萄園的時候,狐貍又回頭看了一眼,發現另外一只狐貍正在用長棍子打葡萄吃。狐貍雖然口水直流,卻仍嘲笑說:“吃酸葡萄還吃得那么高興!”然后便繼續趕路。
事實上,能夠吃到葡萄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像另外一只狐貍一樣,用長棍子打葡萄;也可以直接搖動葡萄樹,把葡萄晃下來;或者挖土,堆成一個土堆,然后站在土堆上摘葡萄。
但故事中的這只狐貍只做了跳幾下的嘗試,就輕易地放棄了,甚至還自欺欺人地說“自己根本不想吃酸葡萄”。結果是:狐貍沒嘗到葡萄的香甜,只是又饑又渴地在葡萄園里空轉了一場。
忍受不幸是最差的選擇
有一個女子嫁入了豪門。但在豪門的日子并不好過:婆婆像專制的君主一樣,刻薄地對待這個高貴而漂亮的兒媳婦。她每天都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苦惱,如,三番兩次地接電話,或電話鈴聲若響過三聲未接,婆婆就會馬上大發雷霆,而且婆婆總是追究一些瑣事,對什么都不滿意,對什么都要干涉。
例如:孩子的衣服怎么那么臟?你說話的聲音怎么那么。繛槭裁促I那么小的花盆等,就連在繁忙的節日里,也從不請傭人來幫忙,而是由兒媳婦一個人來完成。因此,這個兒媳婦的生活總是十分忙碌。
這一切,兒媳婦都默默地忍受了。為了讓兇惡的婆婆滿意,兒媳婦總是戰戰兢兢地,一直生活在緊張和不安之中,因此也不能好好地照料孩子,當然孩子也就無法得到媽媽充分的愛,只能拿物品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最后竟染上了偷竊的壞習慣。
在和我談話的時候,她的臉上充滿了憂郁和煩躁。談話完畢后我問她:
“你原來好像并不是一個憂郁而煩躁的人啊!你結婚前是什么樣子呢?”
她一臉茫然,默默地流著眼淚,然后說自己曾經是個無論走到哪兒都非常活潑好動的人,但不知道自己現在怎么會變成這樣。她總是想,為了孩子,無論如何都要拼死忍受,但沒想到演變成了現在的情形,真是令人痛心啊⋯⋯
確實,有許多媽媽為了孩子忍受了自己的不幸,但這位媽媽在為孩子而忍受的同時,卻也給孩子造成了不幸。因為媽媽不幸福,所以孩子無法學到幸福的方法。
媽媽為了孩子而忍受不幸,但這樣反倒害了孩子。為了孩子而擁抱不幸,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
所以為了自己和孩子,請快把自己的腳步轉向幸福的方向吧!
摒棄對幸福的偏見
人們常說“是否幸福取決于人的心態”,所以即使我們多么地不幸也不做反抗,而選擇逆來順受,然后說一些“人生就是這樣”,“有什么辦法呢”等的話。這種方法從表面上看來,很有效果,因為從表面上看,好像心態平靜了,所以矛盾似乎就消失了。
但表面上平靜了,大大小小的矛盾“消失”了,就能說是 “幸福”了嗎?
我認為不是那樣的。
大家想想前面所說的狐貍吧!狐貍放棄了吃葡萄的想法后,矛盾似乎消失了,但事實上,它依然感到饑渴,而并不幸福。因此無論怎么忍受和掩蓋,還是存在著改變不了的問題。世界不會因為我們默默地忍受而自動改變,問題依然存在,還是會折磨我們,使我們感到不幸。
實際上,幸福是一個行動的概念,而不是空想。如果某個瞬間我們感到不幸,那么我們應該馬上轉向幸福。不要只是呆呆地坐著承受現狀,而應懷著幸福的愿望,分析問題的緣由,尋找解決的辦法,然后將方法變成積極的行動,這樣才能找到幸福!
前面提到的那個媽媽,為了孩子而被動地忍受著一切不幸。如果她真的決心要幸福的話,可以適當地回絕婆婆的無理要求,或者再靈活一點,當面說“是的,媽媽”,但背后卻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
比如當婆婆責備為什么買小花盆時,不是自責“我怎么連個花盆也不會選”,或傷心地想“婆婆怎么對我這么刻薄”,而是說“原來婆婆喜歡大花盆啊,我還以為您喜歡小花盆呢,所以就買小的了。那我下次一定買大的!”
這樣一來,結果一定會有所不同。
被動的姿態和主動的姿態就是不一樣。如果決心要幸福并付諸行動,那么在產生問題的時候,就能準確地看清這個問題是對方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如果是對方的問題,就會想“我不必操心了”,也就不用犧牲自己了;相反的,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就主動道歉說“我錯了”,下不為例就可以了。
這種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精神醫學術語來說就叫“適應”。如果能夠用“適應”的觀點來看世界,那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幸福。
想要當好媽媽
當然,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礙和痛苦。但法國哲學家阿蘭(Alain)曾說:“如果痛苦是為了得到幸福,那就欣然接受吧!”
認為結婚后會幸福的夫婦,或認為養育孩子是幸福之事的人,并不是那些毫無付出卻坐享其成的人。就像優雅地漂游在湖面上的天鵝,它們的雙腳卻在水中使勁地劃水一樣,為了幸福,一直在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
幸福絕對不是光用等待就能得到的,幸福應該積極地去爭取,為此,我們要懷著堅強的意志做出決斷,進行不懈的努力,還需用時間,與不幸做正面的抗爭。
做媽媽的路并不是鋪滿鮮花的綢緞之路,而是布滿荊棘和深坑的艱難之路。孩子說不定什么時候會得一場大;婆家或娘家也可能突然發生變故;或者自己事業受挫,被炒了魷魚;或者別人借了錢跑掉了;或者突發洪災、火災,無家可歸了⋯⋯這些都是為人母親者不得不面對的人生不幸,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得生活,不能永遠生活在不幸之中。
天下的媽媽們啊,希望你們能夠在苦海似的人生之路上,用自己獨有的方法來消除不幸,爭取幸福。在你們擁有幸福的那一天,如果你們讀了下面這幾句話能感到高興,那我就不勝欣慰了。
昨晚睡得真香
因為我的不幸也睡著了
可能不幸還在床下的墊子上蜷睡吧
我比它先起床
所以我突然體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幸福
我是世界上第一個看到早晨的人
相關文章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