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蠻不講理不能寬容
不久前,一位媽媽焦慮地說:“昨天我把5歲的兒子從婆婆家接回來,剛進門,兒子竟然用兇惡的口氣對我說:‘還不趕快把我的鞋子脫掉。’然后,把腳伸到我眼前,一副蠻橫的模樣。當時,我差點一巴掌打下去,可是手舉在空中的剎那,我又想到我們夫妻為創(chuàng)業(yè)而忙碌,根本沒空陪他玩,任由公婆管教,也難怪他的行為舉止讓我無法掌握。”
孩子若態(tài)度不對,本來就該管教,這不是用愧疚的心、補償?shù)奈镔|(zhì)能解決的。專家建議這位媽媽告訴兒子:“自己的鞋子自己脫,你做得到。”
三代同堂的“交叉帶”
6歲前的寶寶非常需要注意,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huán)境,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寶寶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寶寶如果發(fā)現(xiàn)在爺爺奶奶處,可以得到比較寬松的尺度,這時寶寶開始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只要多吵鬧幾聲,爺爺奶奶允許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加長;如果和表弟、表妹吵架爭玩具,爺爺會立刻出門去買新的,類似如此的差別管教就會讓寶寶有了不同的經(jīng)驗,從而思維的走向也就發(fā)生了改變。
當兩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yǎng)模式,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yǎng)縫隙中鉆漏洞,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為了讓寶寶有一致的價值觀,年輕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識,然后再影響長輩配合管教。
管理“交叉帶”
有位年輕媽媽和先生一起請專家為他們出謀劃策,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溝通,不要在孩子胡鬧時還要刻意維護他。媽媽說:“我怕公公太寵孩子,以后會越來越不聽話,請教我們?nèi)绾稳f(xié)調(diào)。”
聽得出來這是一位積極的媽媽。為了取得先生的共識,她用心良苦地邀她先生一起趕來,幸好她先生也樂于改進。于是專家當場“角色扮演”為公公,讓他們夫妻模擬如何向公公建言。“爸,很謝謝您有空幫忙照顧寶寶,如果他講話不禮貌,還請立刻糾正他、告訴他。”這對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講后,另一位補充說些感謝肯定的話,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共識和誠懇態(tài)度,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吹竭@一場景,專家的答案是:“Yes!”
讓寶寶“自省”
當寶寶和爺爺奶奶大聲頂嘴或怒目相視時,有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建議年輕父母使用:
如果是2-3歲的寶寶,要立刻正式地糾正他,可對他說:“不可以這樣,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再輕拉他的手走向爺爺奶奶,大人先示范如何正確地敬禮和道歉,也讓寶寶學習跟著做。
如果是4-6歲的寶寶,則需要讓他坐在椅子上,問他:“針對剛才的不禮貌,你現(xiàn)在應該跟爺爺奶奶說什么?”讓孩子靜坐椅子上3分鐘,自我反省一段時間,然后懂得去道歉。爺爺奶奶這時也要正式地回應:“好!爺爺奶奶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下次不會這樣做了。”父母也要及時向長輩說:“謝謝爸媽肯原諒他,相信他會吸取教訓,以后再也不敢這樣對待你們了。”至此,整個事件才算完整。
總之,寶寶的蠻不講理是不可輕視的,如果寶寶從小如此,等于養(yǎng)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惡的習慣。三代同堂,只有大人們盡快協(xié)調(diào)出一致的教養(yǎng)理念,寶寶才有章可循。
孩子若態(tài)度不對,本來就該管教,這不是用愧疚的心、補償?shù)奈镔|(zhì)能解決的。專家建議這位媽媽告訴兒子:“自己的鞋子自己脫,你做得到。”
三代同堂的“交叉帶”
6歲前的寶寶非常需要注意,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huán)境,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寶寶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寶寶如果發(fā)現(xiàn)在爺爺奶奶處,可以得到比較寬松的尺度,這時寶寶開始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只要多吵鬧幾聲,爺爺奶奶允許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加長;如果和表弟、表妹吵架爭玩具,爺爺會立刻出門去買新的,類似如此的差別管教就會讓寶寶有了不同的經(jīng)驗,從而思維的走向也就發(fā)生了改變。
當兩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yǎng)模式,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yǎng)縫隙中鉆漏洞,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為了讓寶寶有一致的價值觀,年輕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識,然后再影響長輩配合管教。
管理“交叉帶”
有位年輕媽媽和先生一起請專家為他們出謀劃策,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溝通,不要在孩子胡鬧時還要刻意維護他。媽媽說:“我怕公公太寵孩子,以后會越來越不聽話,請教我們?nèi)绾稳f(xié)調(diào)。”
聽得出來這是一位積極的媽媽。為了取得先生的共識,她用心良苦地邀她先生一起趕來,幸好她先生也樂于改進。于是專家當場“角色扮演”為公公,讓他們夫妻模擬如何向公公建言。“爸,很謝謝您有空幫忙照顧寶寶,如果他講話不禮貌,還請立刻糾正他、告訴他。”這對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講后,另一位補充說些感謝肯定的話,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共識和誠懇態(tài)度,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吹竭@一場景,專家的答案是:“Yes!”
讓寶寶“自省”
當寶寶和爺爺奶奶大聲頂嘴或怒目相視時,有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建議年輕父母使用:
如果是2-3歲的寶寶,要立刻正式地糾正他,可對他說:“不可以這樣,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再輕拉他的手走向爺爺奶奶,大人先示范如何正確地敬禮和道歉,也讓寶寶學習跟著做。
如果是4-6歲的寶寶,則需要讓他坐在椅子上,問他:“針對剛才的不禮貌,你現(xiàn)在應該跟爺爺奶奶說什么?”讓孩子靜坐椅子上3分鐘,自我反省一段時間,然后懂得去道歉。爺爺奶奶這時也要正式地回應:“好!爺爺奶奶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下次不會這樣做了。”父母也要及時向長輩說:“謝謝爸媽肯原諒他,相信他會吸取教訓,以后再也不敢這樣對待你們了。”至此,整個事件才算完整。
總之,寶寶的蠻不講理是不可輕視的,如果寶寶從小如此,等于養(yǎng)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惡的習慣。三代同堂,只有大人們盡快協(xié)調(diào)出一致的教養(yǎng)理念,寶寶才有章可循。
相關文章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fā)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fā)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fā)育當中,動作發(fā)育是早期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jīng)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