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重要的4點
0到3歲的寶寶除了在生理上滿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規(guī)律,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以外,還要滿足心理上的需求。那么,這些年幼的寶寶在想些什么?他們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一、父母親切的態(tài)度
寶寶需求每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早上醒來后不必馬上被大人催著趕著要他起床;讓他睜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歡的親人的笑臉相迎::“寶寶早,寶寶睡好了嗎?太陽公公請寶寶起來啦!”幾分鐘后,等寶寶完全蘇醒,心情愉快了,再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臉。
2歲以后的寶寶可以和父母同桌進(jìn)早餐,早晨這段時間雖然短暫,但寶寶卻能在與父母短暫的相處中感受到親切和歡快。
當(dāng)爸爸媽媽離家去上班,要擁抱或親吻寶寶的臉,和他皮膚接觸,以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說上幾句鼓勵他的話,微笑著和寶寶說再見。清晨的這一段時間,父母的笑臉和關(guān)心會給寶寶的一天帶來新的氣息和良好的情緒。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只顧自己趕時間,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時間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緒不好,動作和語言難免粗魯甚至暴躁。
這樣的情景十分常見:爸爸媽媽慌慌張張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點起床。”“怎么這么慢?快點吃飯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總是遲到”。
這樣慌張糟糕的開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親切,而是煩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臉,而是緊張厭煩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緒消極,心理不安,這會影響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二、更多的親子互動
3歲前的寶寶特別依戀父母,常想和父母親近,說說玩玩。因此,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應(yīng)該花一點時間聽聽寶寶的述說、提問,并為寶寶念兒歌,講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戲。所花的時間并不多,爸爸媽媽自己也可輕松一下,調(diào)劑在外工作一天的緊張情緒,又能給寶寶帶來快樂和安慰。寶寶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反而會很高興地獨自去玩或幫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yīng)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xué)習(xí)、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fā)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fā)育一直是父母很關(guān)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fā)育當(dāng)中,動作發(fā)育是早期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jīng)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fù)擔(dān)”,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