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時間 從小做起
科學家說: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一天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究竟怎樣利用這24小時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大凡有成就的科學家和偉人,都不虛度自己的年華,他們珍惜生命的每一秒 鐘。
1845年10月31日,是德國著名有機化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阿道夫·馮·拜爾的10歲生日。前一天晚上,拜爾就高興地盤算著:明天爸爸媽媽一定會帶自己上街采購各種生日禮物,然后在家里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或者帶自己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因為德國人對生日特別看重,鄰居的小朋友們過生日總是這個樣子的。誰知天一亮,父親照例早餐后就戴起老花眼鏡伏案攻讀,母親則領著他到外婆家去消磨了一整天,直到黃昏才返回。
對父母親這樣的安排拜爾感到很奇怪,也有點不高興。細心的母親看出了這一點。在回家的路上,母親邊走邊開導拜爾: “我生你時,你爸爸已41歲,還是一個大老粗。現在他跟你一樣,正在努力讀書,明天還要參加考試。我不愿意 因為你的生日,耽誤他的學習時間。媽媽現在只能盡心盡力,使我們的家庭生活豐富多彩一些,你長大了,可要使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啊!”
拜爾的母親出身名門,是德國一位著名律師、歷史學家的女兒,她見多識廣,通情達理,既是賢妻又是良母。她在拜爾10歲生日時給拜爾的這番教誨,成了拜爾受用終生的座右銘。拜爾在1905年70歲時獲取諾貝爾化學獎之后寫的一部自傳中回憶說: “這是母親送給我的10歲生日的最豐厚的禮品。”
拜爾的父親約翰·佐柯白原先是普魯士總參謀部一位陸軍中將,軍階雖高,科學文化水平卻不高。在軍隊服役時曾有一位牧師勸告過他,叫他退役后一定要學習,掌握一門科學技術,以便更好地立足于世界。他父親認為牧師的話很有道理,自己又很愛好自然科學,所以50歲退役后便不顧別人笑話,拜師學習地質科學,小拜爾10歲時,他父親已51歲,正是其苦心攻讀地質科學,積極準備應考的第二個年頭。父親的好學上進、勤奮刻苦,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給拜爾的學習以有力的推動和深刻的影響。
父親對拜爾既嚴格管教,又時時給予鼓勵,1858年,年僅23歲的拜爾以出色的論文獲得了柏林大學博士學位,父親特意趕去參加了他的學位授予盛典,向他表示祝賀。因為拜爾是取得博士學位的人中年紀最小的一個,盛典結束時校長特別關心地問起他今后的去向。拜爾向在座的化學家們掃了一眼,耳邊又響起了父親那深沉的聲音,于是從人群中請出了年輕有為的奧占斯特·賈古拉教授,對校長說:“我要追隨他!”父親看到兒子接受了自己昔日的批評教育,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拜爾年少得志卻不自滿。他牢記父母的教誨,學習父親那好學不倦、珍惜時間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斷向科學高峰登攀,在研究有機染料和氫化芳香化合物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終于在190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孩子過生日,父母怎么辦?是送一件精美的生日禮物,還是擺上酒席慶賀一番?拜爾的母親未這樣做,而是以父親50歲退役后還拜師學習地質科學的事例教誨兒子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母親的教誨成了拜爾受用終生的座右銘。父親勤奮好學的精神從此激勵著他去拼搏、奮斗。這種精神的饋贈勝過任何高檔的物質禮品。這就是成功家教的高明之處。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