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該怕什么不怕什么
“怕”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如果不事先害怕就將出危險,得不到安全。很多的“怕”來自大自然,如怕閃電、怕打雷的響聲,怕黑暗、怕暴雨;有時“怕”是由于不懂,如孩子到醫院看病,不知醫生會拿什么東西插到喉嚨或耳朵里,還可能打針或吃的藥 太苦等;怕游泳或怕洗澡,怕陌生人;有時“怕”是害怕傷害自己,如怕狗、怕貓、怕蛇、怕蟲子、怕高、怕電動玩具等。隨著孩子的發育成長,孩子“害怕”說明他懂得對自己周圍 環境觀察和提問了:會安全嗎?會傷害自己嗎?于是他嚴于提防,保護自己。凡是孩子害怕的對象,并非一定有害,因此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逐漸讓他懂得該害怕什么,不該害怕什么。
當電閃雷鳴時,父母要告訴孩子:“打雷了,要下雨了,寶寶害怕嗎?讓媽媽抱抱吧,不用害怕。”這樣可以改變可能出現的害怕現象,一些動物,如狗、貓、蛇等都會傷人,孩子有權害怕,要允許孩子害怕,待孩子大些時,就要教育如何對待這類動物,而不至傷害自己。為了 減輕孩子懼怕醫生心理,要事先告訴孩子,在醫生看病時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如試體溫表,看嗓子,驗耳血等,告訴他打針可能會疼,但不很疼,很快就好,這樣病就會好得快,就不再難受了……要用勸慰的語言,鼓勵孩子勇敢,度過害怕這一關。家長應該常帶孩子外出,多見生人,這是幫助孩子適應陌生人的一個好辦法,盡管如此,孩子仍然怕陌生人時,可 以通過語言交流,先建立感情,再表示友好,如告訴孩子這位阿姨是媽媽的朋友,她認識寶寶,很喜歡寶寶,再通過觸摸,增強好感,孩子漸漸熟悉阿姨后,就再也不陌生了。
相關文章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