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改運”
接受雜志的訪問關于孩子早教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問的是:
“你認為0~3歲的孩子最需做的早期教育是甚么?”
“學習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走路、笑咪咪對人說話、跟人說謝謝與對不起。”
編輯大感吃驚的問:“就學這些?!不學數數字、念兒歌、認字、認顏色、畫畫嗎?”
“才多大的孩子啊,就要給他上課?”
“但不是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到老嗎?’,三歲之前如果沒提早給孩子一些教育,不就是讓他輸在起跑點上了嗎?”
這就是多數父母對于“早教”的觀念-要學習知識文化這些“技能”課。于是,孩子們在一歲以內開始認字,三歲以內開始學外語,3~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早教培訓班。
記得二十八年前我初生兒子時,臺灣當時也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為了加強這句話的恫嚇力量,用的是“三歲定終生”。幸而當時臺灣并不似內地,有許多專收0~3歲孩子施早教的機構;替孩子做甚么智商、情商…。等測驗的這類型早教書籍與機構也難見,因此媽媽們害怕歸害怕自家孩子會輸到起跑點上,但三歲前的孩子仍多半采“放牛吃草”的方式,不是給家中老人照管,就是托到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褓母家。比較注重孩子教育的媽媽,最多做的就是在選褓母時,會特別觀察這人家是否干凈衛生、愛不愛孩子、能否讓孩子正常吃睡…養出一些好生活習慣建立規矩等的照管細節;如果老人或褓母,還能有耐心給孩子講講故事,常帶孩子去一些公園走走,教教孩子唱唱歌,學習些“蟲蟲飛”點指頭等兒歌小把戲甚么的,媽媽們更是會感念萬分,覺得自己孩子已經比別家托管孩子,得到較好的照養了。
“你認為0~3歲的孩子最需做的早期教育是甚么?”
“學習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走路、笑咪咪對人說話、跟人說謝謝與對不起。”
編輯大感吃驚的問:“就學這些?!不學數數字、念兒歌、認字、認顏色、畫畫嗎?”
“才多大的孩子啊,就要給他上課?”
“但不是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到老嗎?’,三歲之前如果沒提早給孩子一些教育,不就是讓他輸在起跑點上了嗎?”
這就是多數父母對于“早教”的觀念-要學習知識文化這些“技能”課。于是,孩子們在一歲以內開始認字,三歲以內開始學外語,3~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早教培訓班。
記得二十八年前我初生兒子時,臺灣當時也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為了加強這句話的恫嚇力量,用的是“三歲定終生”。幸而當時臺灣并不似內地,有許多專收0~3歲孩子施早教的機構;替孩子做甚么智商、情商…。等測驗的這類型早教書籍與機構也難見,因此媽媽們害怕歸害怕自家孩子會輸到起跑點上,但三歲前的孩子仍多半采“放牛吃草”的方式,不是給家中老人照管,就是托到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褓母家。比較注重孩子教育的媽媽,最多做的就是在選褓母時,會特別觀察這人家是否干凈衛生、愛不愛孩子、能否讓孩子正常吃睡…養出一些好生活習慣建立規矩等的照管細節;如果老人或褓母,還能有耐心給孩子講講故事,常帶孩子去一些公園走走,教教孩子唱唱歌,學習些“蟲蟲飛”點指頭等兒歌小把戲甚么的,媽媽們更是會感念萬分,覺得自己孩子已經比別家托管孩子,得到較好的照養了。
相關文章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