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能力決定生存能力?
一提“交往”,很多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一群孩子一起快樂地游戲”。但其實,跟人說話是一種交往方式,聽人說話也是一種交往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哈塔布曾說:“預測一個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現在的學習成績,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來。”
童年交往能力決定成年生存能力
聰明的媽媽都看重孩子的交往能力,不過一提“交往”這個詞,很多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快樂地游戲”。如果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在人堆里不愛說話,不去主動找小朋友玩,媽媽就急了,覺得孩子“怎么不愛跟別人交往?”
其實,跟人說話是一種交往方式,聽人說話也是一種交往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交往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主動找朋友玩,或在小朋友中夸夸其談,或者一直樂于充當領導者,很多孩子天性敏感羞澀,比較慢熱,強迫這樣的孩子去跟別的孩子“打成一團”,會讓孩子感到挫敗,更加緊張退縮。
以下幾個經典場景,幾乎每個媽媽都會在孩子學習交往的過程中經歷,這時最需要媽媽聰明地幫孩子一把。
場景一:1歲多的洋洋在小區公園里玩,被鄰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車。媽媽要求洋洋“與小朋友們分享”,洋洋不樂意,媽媽好言相勸了半天還是死攥著不撒手,媽媽急了,把小車從洋洋手里搶過來,交到小朋友手上。
媽媽認為這是在幫助培養孩子“分享”的好習慣,但兒童心理學發現,3歲以下的孩子“物權”概念還沒有完全建立,他們心里會以為,”東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東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愛的鉆石戒指送人你會怎樣?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頭好拿給別人,孩子的感覺是類似的——生氣,害怕,不理解。對這個叫做“分享”的游戲,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
相關文章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