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家庭的道德禮儀教育
韓國是一個重視家教的國家,他們受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思想影響,把禮儀道德作為家教規范的起點。同時,韓國人信任孩子,敢于松開牽引孩子的手,不包辦代替,而是讓他經歷風雨、面對現實,獨立找到解決的方法。
我報讀了韓語學習班,給我們上課的金老師來自首爾,在和她這兩年的接觸中,不但讓我在語言方面有所進步,她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帶給我很多觸動。
長幼有序的道德教育
金老師有一對子女,第一次見到他們時是在一個飯局上。我認為自己年齡稍長,應該大方主動地和孩子們打招呼,以消除他們見到“外國人”的陌生感。誰知我的主動問好令兩個小朋友頓時緊張起來,雖然年齡尚幼,但他們竟對我彎腰呈九十度鞠躬回禮,如此大禮著實把我嚇了一跳。后來一起赴宴的韓國朋友告訴我,在韓國,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長幼有序的道德教育,必須由晚輩先向長輩問好,表示尊敬。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兩位小朋友的“見面禮”卻讓我對韓國傳統嚴謹的家教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那天,金老師10歲的大女兒敏淑成為了大家嘖嘖稱贊的焦點,原因就是她大方得體的道德禮儀,毫不矯揉造作,顯然是因為良好家教的結果。飯局上,敏淑時而照顧年幼的小弟弟,為他夾菜擦嘴,表現出姐姐的風范;時而又為媽媽倒茶遞酒,表現出女兒的孝順。席間有朋友打趣問:“金老師是否有點重男輕女?把照顧弟弟和體貼媽媽的活兒全讓敏淑一個人承擔了。”金老師卻坦然說:“敏淑是長女,有教育弟弟的責任,有些道理由姐姐去教導,比我們大人說教有效得多;另外,敏淑的一舉一動讓弟弟看在眼里,才會心悅誠服,愿意模仿學習,身教是比言傳更高段的家教方式。”雖然家中同輩學習的觀念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獨生子女式的家庭結構,但金老師對子女毫不溺愛、崇尚身教的教育方式卻令在座的我們感觸很深。
待人接客的禮儀教育
一個周日,我去找金老師討教問題,她剛從教堂結束禮拜出來,便說:“干脆到我家作客吧,離這里很近,我們可以慢慢聊。”那天姐姐敏淑沒去禱告,陪同金老師的是小兒子俊尚。俊尚一聽說有人要到家里作客,頓時緊張起來,小聲拉著金老師問:“我昨晚玩過的拼圖還沒收拾,怎么辦?”我心中暗笑,家里有兩個正上小學的孩子,玩具、書本難以收拾是再正常不過了,何必那么在意呢?卻見金老師嚴肅地對兒子說:“昨晚已經提醒過要收拾,沒有做好是你自己的責任,媽媽該做的已經做到了。所以,即使今天有客人到家中作客,媽媽也不會替你包攬收拾工作或者向客人解釋。”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