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妙招 十二招面面俱到
這是一位女性讀者推薦的一篇育兒文章,希望對其他讀者有所啟發。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孩子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與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孩子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孩子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她)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哪些方面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還是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孩子內在的藝術天分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拿著畫筆涂鴉,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