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方法培養孩子審美情趣
既然審美體驗最讓寶寶得實惠,就要尊重寶寶的審美情趣。同時,寶寶的審美天性是要不斷發展完善的,所以要在尊重寶寶的天性基礎之上積極引導寶寶拓寬審美視角,逐漸讓寶寶成為審美高手。
1. 買衣服的時候投寶寶之所好
如果媽媽以為自己喜歡的就是寶寶喜歡的,自己認為實用的就是對寶寶實用的,那你就得做好心理準備了:寶寶有時候會讓你失望,甚至會無言地抵抗媽媽。因此,如果媽媽對寶寶的審美偏愛把握得不夠敏感和準確,就可能遇到熹熹媽的困惑:女兒為什么不接受我的關懷和愛心?她為什么那么倔強?其實,寶寶不是故意惹媽媽傷心,相反,他還困惑呢:為什么媽媽不讓我選擇我所愛的?媽媽為什么那么倔強呢?
2.引導寶寶享用衛生與整潔的服裝
寶寶是天生的浪漫主義者,他們喜歡選擇“愛我所愛”而不是“為我所用”。比如,有一個2歲多的小男孩兒只喜歡穿某一套衣服,雖然衣服已經臟兮兮了,但是老師和媽媽怎么跟他講道理,叫他先穿別的衣服,等這套衣服洗干凈晾干了再穿,他都不愿意,到后來干脆睡覺也穿著這套衣服,生怕媽媽給他洗了。媽媽沒辦法,只好給他又買了一套同樣的服裝,兩套換著穿,這才讓寶寶享用到衛生整潔的服裝所帶來的舒適感與美感。
如果媽媽懂得用寶寶的審美偏愛來引導,或許寶寶就不會那么焦慮和極端了。這個小男孩兒對服裝的款式比較偏愛,但是寶寶對小裝飾物的偏愛還沒有被媽媽發現和利用。例如,假定這個寶寶兒子喜歡某個卡通人物,媽媽就可以悄悄地在其他服裝上貼上許多這種卡通人物的圖片,然后編一個有關卡通人物的誘人的故事,那么,這套衣服就會對喜愛這個卡通人物的兒子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媽媽就可以輕松地化解寶寶的偏執和迷戀,使寶寶的審美情趣變得更加豐富多樣。
3.讓寶寶美麗而不“凍人”
豆豆媽發現女兒特別偏愛綠色,同樣的玩具她一定選擇綠色的,給她一套彩色水筆她只用綠色的筆在紙上涂鴉,帶她到市場上挑選服裝,她也一定要買綠色的。現在,天氣轉涼了,附近商場里的換季服裝偏偏缺乏綠色的,媽媽可著急了,跑了好幾家商場才買到一件漂亮的綠色外套。媽媽想:總是這樣也不行呀,于是,能否買到合適的綠色衣服成了媽媽的一個心病。
怎樣讓豆豆也喜歡穿其他顏色的衣服呢?經過咨詢,媽媽有了辦法。豆豆特別喜歡家里養的小白兔,她常常撫摩那雪白的絨毛。于是,媽媽給她買了一件毛絨絨的白色外套,還有一頂小白兔帽子。豆豆可喜歡這件衣服了,高高興興地穿出去了,后來她也不再強烈地拒絕其他顏色的衣服了。
4.不要只接受時尚消費文化中的“金品質”
家庭生活與時尚潮流緊密相連,愛子心切的媽媽對時尚和品牌童裝自然也比較青睞,而且經得起考驗的品牌確實讓媽媽對服裝的質量和流行趨勢沒有了后顧之憂。但是,孩子作為受教育者,他們不宜對名貴、名牌和高檔消費有太強的印象和記憶,因為這會讓他滋長不適宜的攀比心理。
觀察發現,兩三歲的寶寶還不會有時髦和品牌意識,而長期受家長暗示和引導的六七歲寶寶則會對名牌和昂貴的物品比較感興趣。某一次,大班舉行新年聯歡活動,小朋友都從家里拿來自己的圣誕樹和圣誕禮物,到幼兒園與大家一起分享。文文問:“老師,你看我的圣誕樹好看嗎?”老師還沒來得及回答,旁邊的銘銘就說:“我的比你的好看,我的三百塊錢。”據老師反映,銘銘經常跟小朋友比自己的衣服、鞋子和玩具,話一出口就是這個東西值多少多少錢,而對事物本身美在哪里、好在哪里則關注得不夠。
“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是一個消費誤區,對于某些成人來說也許有一定的消費刺激和消費快感,但這種觀念對于寶寶是一個誤導,所以家長不要只接納時尚消費文化中的“金品質”,讓寶寶隨之沾染品牌文化中的流俗之氣。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家長最好多引導寶寶關注和欣賞童裝多方面的特點,比如裝飾物、款式、色澤、面料和功用特征等,當然也可以讓寶寶適度認識價格和品牌,增強他的數量關系和社會常識,但是要防止他出現顯富擺闊和攀比的意識與傾向。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