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寶寶的性追問?
關于性教育,這似乎是兒童教育的一個禁區,每個家長都怕孩子追問的太多,自己總是小心翼翼回避這個雷區。其實,大可不然,在孩子的能力接受范圍內,適度的講些性方面的知識,一個是答疑解惑,再就是可以讓孩子掌握必要的知識,做的心理健康!
其實,我小的時候,一直非常相信老媽的話,自己是被去買煤球的老媽從煤廠里撿來的。一個家屬院里的年紀相仿的孩子們,也有相同或類似的“命運”,有的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有的是從煤廠里撿來的,有的是親戚家送來的,有的更玄乎,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如同孫悟空出世。
那個時候,我們真正遵循“人以群分,物理類聚”的原理,從煤廠撿的就絕不和石頭里蹦出來的一起玩,而石頭里蹦出來的,被小兒書上的孫悟空所“毒害”,一直以為自己暗藏著72變的本領,隨時會找到通往凌霄寶殿的道路。這就是我渾渾噩噩的人之初。
兒時對性的模糊一直到了初三,學了生理衛生。才徹底明白了男女有哪些別,才真正弄懂了自己的真正“出身”。還記得,生理衛生課上,心底無私的老師讓班里一名男生回答啥叫“月經”時,那名男生一度羞紅的臉。
轉眼到了為人母。
因為孩子是剖腹產,所以,小寶兩歲時趴在我的肚子上指著那道難看的蜈蚣疤,好奇地問:“媽媽,你這是怎么弄的?”時,我就直接明了的告訴小寶,“醫生就是把媽媽的肚子用刀子劃開,把你從里面抱出來的。”小寶明白了“出生”是怎么回事。
有次,小寶到姥姥家吃餃子,看著雪白的面團,小寶要搗亂。我老媽用一種很嚴肅的口氣制止小寶:“再這么調皮,我就讓你親媽來把你領回去!”
“親媽?”小寶歪頭問。
“你其實是你媽媽和你爸爸去山上旅游時,聽到山溝里有小孩子的哭聲,發現是你包在小被子里,你爸爸把你撿回來的。”老媽與時俱進,把小寶的出處來了個劃時代的翻新,還加上了“旅游”。我在一邊靜觀其變。
“你親媽若來要你,你還回去嗎?你親媽到時會帶著好多好東西來的。”
老媽見小寶不做聲,接著問道。
“我才不回去呢,他們不要我了,我還要他們干嗎,再說,他們不要我,肯定是家里還有其他孩子,養不起我了。我回去,別的孩子就會欺負我。”小寶一板一眼的說道。我一邊奇怪著小寶為啥相信姥姥的話,一邊暗自覺得小寶夠哥們意思,沒被利誘。
老媽大笑。看見姥姥笑了,小寶不緊不慢的說:“我是我媽媽生出來的,我媽媽的肚子上還有疤呢!”
“那我說你是撿來的,你怎么還相信?”姥姥大驚,忙問。
“我是騙你的,你怎么騙我來,我不這樣說,姥姥你能笑嗎?”小寶看著姥姥,說出驚人一幕!
這算是小寶的初次性教育吧。
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給她訂閱的《智力世界》,有一期是教孩子認識雌性動物、雄性動物以及它們的寶寶,字面寫的很直接,什么卵子、精子、子宮之類的。小寶拿來問我到底什么意思。
我思索著,是講呢,還是回避呢?思量半天,講!
以下是我的大體授課內容:雌性就是女的,雄性就是男的,女的身體里有一種基因(小寶打斷問基因是什么),叫卵子,男的身體里也有種基因,叫精子。要想長成一個小寶寶,需要卵子和精子在一個地方長成受精卵,這個地方就叫子宮,在雌性動物身體里有(小寶總結子宮就是孩子的宮殿),受精卵在子宮里吸收營養,慢慢就長成小寶寶了。
小寶似乎有所明白了。眨巴著眼睛,不再追問。
我如釋重負,早已汗流浹背。
這算是小寶第二次問及性方面的問題吧。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