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式教育 父母們勿嘗試
為了寶寶的明天能夠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媽媽們生活得更好,現在的父母們熱衷于在寶寶幼小的時期就開始進行填鴨式的啟蒙教育。
據上海家庭報報道,三歲背唐詩、四歲練鋼琴、五歲解數學,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使寶寶將來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實。
當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奔忙于寶寶的“興趣愛好”時,同時也發現問題多多,有關醫學專家也在提醒廣大父母——對寶寶的超前教育要適可而止,千萬不要因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長。
心理學醫生的話
許多年輕的父母把早期教育當作教育寶寶,提高寶寶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為此投入了許多精力和財力。許多父母從寶寶上幼兒園開始,就為寶寶選擇了學神算、學繪畫,于是2歲會寫字,3歲懂算數,4歲講英語的寶寶屢見不鮮。曾記得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時期“神童”“天才”輩出,許多高等院校專門為此開辦“少年班”。期望這些少年神童能成為愛因斯坦級的人物,但事實似乎并沒有想象得這樣圓滿。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獲得超高的回報。甚至,過大過早的心理壓力會給寶寶造成了一種逆反心理,導致寶寶討厭學習。在這些寶寶心里,學習的過程已經讓他們感到沒意思了,天天都有許多不喜歡的任務等著自己去完成簡直是太可怕了。
神經科專家提醒
父母們挖空心思為寶寶選擇各種各樣的興趣輔導班,一心想讓自己的寶寶多學一點知識,殊不知單調無味的學習往往適得其反,加之一些學習班并非正規班,出現了一些與正規教育不合拍的東西,造成了寶寶的思維紊亂。諸如有的寶寶坐姿不正確,有的寶寶寫字就像畫畫一樣,在一個格子里擠著寫好幾個字,有的學了精算的寶寶一做起算術來,更是錯誤百出,這都是錯誤的思維和習慣造成了寶寶的正常思維紊亂。
“寶寶天性就愛玩,關鍵是培養寶寶的天性。”有關專家認為,對于幼兒的培養最為重要的并不是讓他們能盡早地認幾個漢字或做幾種運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比如對于幾何圖形的認識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啟發和教會他們,如:吃過的西瓜是什么形狀,熱帶魚是什么形狀,讓寶寶對幾何圖形有一個感性認識。寶寶神經最興奮的時候,才是寶寶學習的最佳時間。
讓寶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務。而在寶寶的腦力和智力都不具備和完善的情況下,費盡心機讓寶寶死記硬背的知識,可能到了學習的正常年齡只需花費幾個小時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賠進了爸爸媽媽的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又剝奪了寶寶幼年珍貴的歡樂和情趣,還可能影響寶寶以后對學習的興趣,這樣只會得不償失。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