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保持“距離美”?
距離產生美。但是,在子女教育過程中,如何與孩子保持“距離美”卻是一門大學問:親子關系太緊密,孩子也會對父母那親密無間的“愛”進行反擊;太遠,可能也無法表達父母的“愛”。那么,離孩子多遠家庭才幸福呢?專家以現實的案例給正為親子關系煩惱的家長們指點迷津,建議父母和孩子應保持適度并有彈性的親子關系。
案例:
兩個年輕的媽媽在花園里相遇了,各自帶著自己的孩子。4歲的小弟弟看見了對面6歲的小姐姐手里的公仔,露出了非常渴望的表情。朋友之間,自是以禮相待,小姐姐的媽媽很想說服孩子把公仔借給弟弟玩一會兒,小女孩不肯,把公仔抱得更緊了。媽媽可能覺得在朋友面前很沒有面子,于是從孩子懷中搶過了公仔,塞給了小弟弟,小弟弟開心地笑了。當小弟弟把公仔還給小姐姐的時候,小女孩并不是拿回自己的玩具,而是狠狠地把心愛的公仔摔在地上,又狠狠地踩上幾腳!女孩的媽媽很生氣也很困惑,一個僅僅6歲的孩子,為什么如此任性自私?如此蠻橫不講理?
解答:
王秋英告訴女孩的媽媽,其實并不是孩子任性自私或蠻橫不講理,而是她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媽媽沒有想到,當她從孩子手中搶過玩具塞給小弟弟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多么的無助和挫敗!”一個無助的孩子,馬上會用憤怒和任性來保護自己,對抗媽媽。“即使是一個兒童,也需要一個獨立的權利空間,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情,承擔一些責任。”而他的自我價值感會從這個獨立的權利空間中慢慢滋生出來,幫助他成為一個自信自立、具有探索精神的人。王秋英經常遇到許多糾纏不清的親子關系,那些已經亭亭玉立的初中生,嘴角已經長出絨毛的高中生,內心依然非常無助,他們用憤怒和任性來掩飾自己的無助,同時會對父母那種掌控、決定型的親密無間的“愛”進行反擊。當孩子們一回到家就把自己的房門關閉,事實上是在表達他們在成長中不斷發出的吶喊。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