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在中國,隔代撫養已經成了一個大的趨勢,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的關系無法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義無反顧的把孩子寄送在父母身邊代為撫養。這種撫養方式到底對孩子有多少好處?又有哪些弊端?
現在,隔代撫養或稱“隔代教育”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在我國,素有“幾代同堂、其樂融融”的傳統家庭文化,加上“獨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 競爭與廣泛的人口流動,隔代撫養就更為普遍。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的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占了66.47%;上海O~6歲的孩子 中有50%~60%屬于隔代撫養,廣州50%,北京多達70%。
隔代撫養的優勢顯而易見,他們更有照料經驗和耐心,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 子,不僅有助于父母輩兼顧家庭與事業,而且可以讓祖輩在含飴弄孫中享受晚年樂趣。但另一方面,隔代撫養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比如,祖輩體力衰退,可能過 于限制小孩子的活動;容易溺愛;與孩子的父母在養育觀念和方式上會發生沖突等等。據筆者調查,在上海O~3歲嬰幼兒家庭中,81.2%在育兒方面存在矛 盾。因此,在我們已經離不開隔代撫養這個現實的前提下,如何克服其中的不足,使其優勢最大化呢?
“寄養型”隔代撫養的優化方案
6歲的壯壯是個典型的留守孩子,1歲不到父母就雙雙出國了,他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爸爸媽媽一年最多回來兩個星期。別看他平時能說會道,什么神舟六 號、奧運會、F1,可每周六他爸爸媽媽打來越洋電話的時候,他卻完全成了“小啞巴”,或者就只會“喂,你好,再見”。盡管每次奶奶都在一旁提示,“告訴爸 爸媽媽昨天在動物園看到了什么?老師為什么獎你五角星啊?你待會準備到哪里去玩啊?”可壯壯還是半天憋不出什么,常常是電話那頭的爸爸媽媽問一句,他就胡 亂應一聲,不到一分鐘就把電話甩給爺爺奶奶了。
像壯壯這樣的城市留守兒童在現代生活中并不少見,這樣的“寄養型隔代撫養”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親子之間因空間距離而產生了心理距離。這樣的親子關系會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呢?早期這樣的親子距離要緊嗎?
必須肯定地說,早期的親子關系當然要緊。從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來說,早期是親子之間建立親密感的最佳時期。孩子正處在最幼小無助的時期,對世界的信任 感、安全感完全來自其照料者,此時誰給予孩子最多的關愛,誰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顯,在寄養型隔代撫養中,父母很難成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況 沒有及時改善,孩子將在日后與父母的相處中依然處處有所保留。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