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家教誤區易慣壞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都很關注的,現在也是有很多的人都關注的,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視的,那么哪些家教誤區易慣壞孩子?
誤區1:孩子應該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近些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可悲的是,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力力的媽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次吃蝦她都是把蝦剝給兒子吃,自己從來不吃,當她有一次隨意地把一個蝦仁塞進自己嘴里時,沒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著她吐出來!很顯然,像力力這樣自我中心的孩子將來是很難融入社會的。
誤區2: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幸福指向→ 讓孩子學會體驗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
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據調查,在三種情況下孩子最不開心:一是父母吵架離婚時,孩子很驚恐,不知所措,又擔心自己沒人要。二是沒人玩時。特別是喬遷新居后,父母給孩子很多限制,墻上不許畫、地板上不能拍球、衛生間里不許玩水,更不能領著同伴來胡鬧,到最后,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著哄著學畫畫、彈琴、上各種興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兒童期的合理需要,這些需要沒有被滿足,那么即使錦衣玉食、玩具豐富,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讓孩子過孩子的生活。
童年的主旋律應該是快樂無憂的,但孩子也會有孩子的小小煩惱。父母應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肯定、鼓勵他表達情緒,幫助他調整情緒。
誤區3:吃飯穿衣不要緊,大了自然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帶養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飯追著喂直到跑不動,結果是長大以后生存適應能力差,中學生父母鋪床墊褥、大學生父母全職陪讀大有人在。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干,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從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逐步放開,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放心。
以上就是對哪些家教誤區易慣壞孩子的介紹,現在應該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視了對寶寶的護理,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