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孩子叛逆看教養弊端?
很多寶寶都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開始跟父母頂撞,開始跟家長們們對著干。而且家長們越是讓孩子如何做,孩子越 是不聽,非要不那么做。孩子最常說的一個詞慢慢變成“不”。這實在讓父母們非常頭痛。那么為什么孩子會有這么多叛逆的行為呢?
更讓人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在家里,姍姍總是鬧 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么大的 不同,還是另有塬因呢?
孩子為什么說“不”?
幾 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 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夸獎別人 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 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 孩子還小,什么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 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塬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 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 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愿意聽,姍姍 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