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孩子任性行為
孩子任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造成的。很多父母對孩子過分愛護,不管孩子提的要求是否 恰當合理統統滿足,時間久了難免孩子會有任性的毛病產生。所以想要讓孩子不任性,首先父母這里就得要嚴格給孩子制定規則。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 的,要給孩子立規矩才能讓孩子不任性。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氣怪,強得很,不讓他做的事偏要做,要不就哭啊,鬧啊……這些是否孩子任性呢?
孩子生下來猶如一張白紙,孩子任性的確很常見,但并非天生,主要是由于教育不當引起的。
順從與反抗
孩子在3歲之前,一般都比較順從,父母說什么,就聽什么;父母說這些東西不準碰,他就不碰。
這樣的孩子常會得到父母、親友的贊揚:“這孩子真聽話”。接近3歲時,父母直覺感到孩子開始變了,變得不那么“聽話”了。這時,正是孩子形成獨立性和任性的開始,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變化,并注意教育引導。
信任自己,信任別人,對事有獨立性,這是性格中很重要的品質,這種品質在很小的年齡階段就已開始萌芽,而且跟以后的性格形成密切相關。心理學家曾分別挑 選了100名3~5歲反抗性強和100名幾乎看不出反抗的兒童,并對這些兒童進行追蹤性研究。研究發現,這批兒童到青年時,塬來反抗性強的一組對象,有 84人意志堅強,有主見,能獨立地分析和判斷事物并作出決定;而塬來“無反抗性”的一組人,只有26人成為意志堅強的人,其余的人相對顯得碌碌無為。
任性的行為界限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模仿性,生活上常有這樣的實事:2歲左右的幼兒自己拿著匙吃東西,吃得狼藉不堪,還把瓷匙敲碎;人沒有掃把那么高,卻拿著掃把掃 地,父母剛把垃圾掃攏,寶寶卻把垃圾掃開。像以上行為,可能遭到父母責罵,其實,這正是孩子表達主動性、獨立性的行為,并不是任性,父母不但不應該責罵, 還應該給予鼓勵、表揚和引導。
有的孩子被嬌養過甚,吃東西挑東挑西,父母給他吃茶葉蛋,他非要吃攤販賣的醬燴蛋;父母特地再給他燒了醬燴蛋,他又非要吃茶葉蛋。有的孩子在吃飯時邊吃邊玩,當父母收起玩具時,就賴在地上打滾。像這種行為,就屬于任性了。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