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鼓勵孩子多主動嘗試
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差,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其實是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 關系的。如果一個孩子是成長在父母這個不準那個不準的家庭環境下,那么孩子的動手能力是可想而知的。相反一個處處可以自己動手自己探索尋找答案的孩子就很 容易養成動手能力強的習慣了。
多跟孩子說“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1 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
當孩子敢于嘗試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時,應鼓勵說: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2 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小孩子初臨人世,對世界上的一切總會懷有矛盾的想法:一方面,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感,躍躍欲試;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懷有一種恐懼感,往往望而卻步,不敢嘗試。
小柯六歲時,比較調皮,而且非常可愛。一天,他跟著爸爸媽媽出去郊游,看見厚厚的白雪,就忽地一下撲上去,在雪地上印出了自己的輪廓。
小柯得意地對爸爸說:“爸爸你看,這是我的影子伙伴。”
爸爸說:“多好玩呀!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許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不愿意孩子離開自己的保護圈,因為他們怕孩子發生危險,弄臟衣服,破壞東西。其實,孩子的天性好動,他們把衣服弄 臟了,我們只要給他們另換一件就是了,何必要去訓斥他們呢?小柯在雪地上印出一個影子伙伴,這是多么好的想象啊。用一件衣服換孩子的一個創造,這是很好的 事情,他的父母想到了這些,所以給予了贊揚。
小孩子喜歡玩弄東西,一粒石子、一張紙片,這都是他們最好的玩具。他們拿著石子敲一敲、按 一按,會知道石子是堅硬的;他們拿著紙片揮一揮、折一折,就會知道紙片是比石子柔軟的。他們在這種嘗試中得到許多生活常識,增長了許多知識和經驗,為以后 的發明以及創造奠定了基礎。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不要總是用保護的語言限制了他們的活動。想讓孩子有所創造,家長必須給他們主動嘗試的機 會,并贊賞地說:“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孩子的失誤和破壞可以引導成創造,但這畢竟是被動的等待,做家長的,不如主動為孩子提供動手的條件,讓他們在探索和嘗試中找到創造的感覺。
有一次,一位父親給孩子買了一個玩具汽車,那是一輛有四個輪子、在地上滑一下就可以跑一段的鐵皮汽車。
就是這樣的玩具,能夠讓孩子玩上幾個小時。孩子從屋子的里頭開到外頭,用瓶子設置障礙,在兩個椅子之間架橋,最后拿把螺絲刀,拆了它。爸爸在旁邊看著她玩,只是在她拿螺絲刀的時候,會叮囑她小心不要劃傷了眼睛。事后,爸爸很高興地說:“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后來,這個孩子喜歡上了螺絲刀,于是鬧鐘、門把手、門鎖等,她都會拆掉。這個孩子有了一些“破壞性”的問題了!
曾經看到過一個調查,問卷中的一個問題說,如果發現孩子在“拆裝鬧鐘”,家長會有什么反應?
據調查顯示,40%的家長會對孩子“訓斥”和“警告”,48%的家長以“不耐煩”、“不屑于回答”和“敷衍”的方式對待,只有不足12%的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贊許,并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說自主能力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和根源,父母的引導和鼓勵就是在此基礎之上的指南和強化,這在孩子的能力形成的過程中是同樣重要的。
總之,孩子在嘗試動手的過程中成長,在嘗試中學到很多知識,這將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