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合理教育逆反孩子
孩子逆反是父母最頭痛的事情了,有的孩子總要和父母逆著來。父母越是說不準這個,孩子就越是這么做。似乎就是要激怒父母一樣。面對孩子逆反,更多的父母選擇了批評和責罵。甚至有的父母見批評沒有效果就開始動起來手來。父母這么做對不對呢?
本報前日報道,深圳有一對父母長期虐待自己的兒子,用鐵鏈將兒子鎖在廚房里,該父母稱這樣做是因為他不聽話,經常做錯事。近年來,類似父母虐待子女的事 件不斷出現,引起人們對如何合理進行家庭教育的探討。專家指出,從6歲到16歲,孩子處于心理轉折階段,逐漸開始出現“逆反心理”,父母的合理教育將幫助 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反之,粗暴、簡單的管教乃至虐待兒童,都將深刻影響兒童一生。
所謂逆反心理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于父輩和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 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于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開始想自己去做一些事,和父母有了最初的沖突。第二反抗期是在 青春期前后。從心理來看,這都是孩子正常心理發展,但很多父母卻認為孩子對抗自己。
專家指出,目前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 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的理想。在這種狀況下,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 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往往容易簡單粗暴地處理,卻沒有意識到,孩子逐漸成長,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一般來說,當父母開始覺得孩子不聽話,都是孩子的價值觀開始和父母價值觀形成沖突。此時,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更容易在同齡人中找到共鳴,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面對孩子的自我主張,采取簡單、生硬地管教,迫使孩子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
專家指出,如何教育并理解孩子,其實是父母面對的新問題,從照顧孩子的生理到關懷他們的內心,家庭教育應該有更多新認識。
逆反來源于好奇
一般來說,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一是好奇心,比如愛看一些成人電視、小說等,父母、老師越不讓看,他就想看。二是產生了對立情緒,某些事情不如自 己的意,故意跟父母做對。三是心理需要,一般說,成長階段的孩子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強烈希望多了解大人的世界,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 事情,越想知道。
心理學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成熟(0~18歲)要經歷6個關鍵的轉折時期:六歲左右和女孩的十一、二歲和男孩的十三、十四歲,以及十七、八歲都是轉折階段,此時,如果一些心理狀態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解決,就會出現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厭學、養成壞習慣等問題。
因此,專家建議,家長應該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處理,了解孩子不聽話(逆反心理)的原因。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