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失敗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問題是家長們都很重視的,可是父母該怎么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呢?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怎樣管教叛逆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該不該管?為什么很多時候孩子越管越叛逆?Gary Ezzo 先生是一位兒童行為專家。關于管教子女,他有一個漏斗理論, 清楚地闡明了管教和孩子所得自由之間的關系。這個理論能幫助我們明白,很多父母管教的誤區在哪里。我將他的理論重新整理后,做出以下的結論。
倒置的漏斗與失敗的管教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倒置的漏斗圖形。
按照這個倒置的漏斗理論得出結論:基本上如果孩子在五歲前不管教,那么這孩子就被寵壞了。孩子在家里成了小霸王,出了門成了父母的難堪。 通常父 母意識到有問題時,就開始設定界限規則,處罰或者打罵,等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父母愈來愈覺得不好管,規矩也愈加與多。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心中 開始積怨 。他們痛惡成長、責任、義務與規則。不幸的是,有些孩子認為父母設定限制與規矩是不公平的,于是發展出叛逆反權威的心態。為了要平衡心理的怒 氣,孩子會開始挑父母的毛病和缺點。于是我們看到的產物,就是所謂反叛期的青少年。
孩子需要從小管教,并且管教的標準要內外一致。一個兩歲的幼兒在 家里,把東西丟到地上,玩電視遙控器 ,撕書本雜志。如果不阻止,他就學到:這是可行的事。當他到別人家,或到商場里,也出現同樣的行為時,父母卻會阻止 或管教他。 對孩子而言,這令他混淆不清,無所適從,在他看來是不一致,不公平的。我們希望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如何,在家里的管教就當一致。父母應 當一起達成對孩子行為規范的標準,然后把家里作為練習場。如果父母平時不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卻在孩子犯錯時施與懲罰,這不是管教,而是不公平的對待。這 是導致孩子對父母在心中懷怨恨與怒氣的原因。隨著孩子的成長,積怨也加深。
如果孩子從小管教不力,問題隨之而來。我們經常聽到父母 說 “我的孩子不聽我的”“我管不了這個孩子”這樣的話。他們開始找住宿學校,或其他組織來解決問題。其實問題的癥結是在家庭。青春期的孩子就應該叛逆, 這樣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解鈴還需系鈴人,子女與父母從小的關系,是青春期叛逆與否的主因。許多青少年不喜歡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因為他們在家找不到快樂 的感覺。父母成天只會說教 ,管東管西的,跟父母在一起沒話好說。但是他還不能辨別什么是廉價的快樂,什么是真的愛與喜悅,于是叛逆的青少年會逃家,去找 一個能提供廉價快樂的地方。
今天我們看到有一代很自我中心的青年長大了。我們開始警醒了,我們不能再繼續讓一個個可愛的寶寶,變成日后的夢魘。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