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分享?
孩子的健康城市是都和關注的,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視的,很多孩子不喜歡與人分享東西,這也是不好的習慣,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分享?
根源一:過分溺愛孩子
“佳佳快來,看,你昨天說要買的加菲貓,外婆給你買來了,這三只都給你,讓你一個人玩”。現(xiàn)在家庭結構簡單,獨生子女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著、疼著他們,爸爸媽媽也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這讓孩子往往只考慮到自己,一個人將好吃的、好玩的獨占了,不會想到要孝敬長輩。只要稍不稱心,他們就橫地打滾哭鬧。在家里稱王稱霸慣了,和伙伴交往的時候,也都以自己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把最好的留給自己,把自己喜歡的先搶到手,拿到后就貼上自己專屬的標簽,不愿再拿出來分享。
對癥下藥:去嬌去溺,全家共享
不要嬌慣和溺愛孩子,家長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嚴是愛,慣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不要過分地溺愛孩子,無限制、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給予他特殊的地位。應該適當?shù)刈尯⒆用靼姿玫牟皇抢硭鶓數(shù)模谴蠹乙驗閻鬯o予他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和感謝,學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跟家人共享。當孩子學會了在他人給予他東西時表示感謝,那么獨占心理和行為也就不會在孩子身上滋長。
根源二:缺少同伴交往,不會分享
“我整天都待在家里,周圍都沒有小伙伴跟我玩,只有這些玩具陪我。”四歲的君君抱著一堆玩具,眼睛盯著電視。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也失去了街坊鄰居的玩伴,孩子變得越來越孤獨。父母又常常喜歡將競爭壓力衍射到幼兒的發(fā)展上,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由爸爸媽媽陪著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或者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這都讓孩子缺乏同伴交往,導致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很少關心他人的需求,不能與同伴和睦相處,不會分享。
對癥下藥:同伴交往,學會分享
擴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圍,確保幼兒有較多的玩伴。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發(fā)展和個性成長至關重要。同伴范圍有限,幼兒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也體驗不到合作和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成長。因此,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減少孩子在交往中的不安全感。可以讓幼兒邀請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讓孩子在同伴游戲交往中,變得大方得體,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養(yǎng)成孩子關愛他人、謙讓友好的行為習慣。
根源三: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幼兒園里,小朋友都不跟我玩,爸爸媽媽也不在我身邊,我一個人很害怕,只有這些玩具能陪我。”在幼兒園里,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幼兒緊緊抓住屬于他自己的東西不放,不愿與別人分享。這是因為幼兒離開父母,或者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周圍都是陌生人)時,或者他受到同伴的欺負時,他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害怕或者沒有安全感,而熟悉的東西可以給他心理上的支持和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讓他把自己賴以依靠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分享,是任何一個孩子都無法接受的。
對癥下藥:關愛幼兒,鼓勵分享
當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喜歡獨占玩具時,父母應該鼓勵幼兒與同伴積極交往。讓孩子知道,能給他安全感的不僅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那些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們。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熟絡起來以后,他那些不安全感也會漸漸消失,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愿意與其他孩子游戲的同時也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分享了。當孩子表現(xiàn)出與他人分享的行為時,家長就應該及時鼓勵表揚,讓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讓孩子看到你們的肯定。
上述內容介紹了如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分享,大家現(xiàn)在應該都知道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分享了吧,希望以上內容介紹能對有孩子的家庭有所幫助。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fā)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fā)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fā)育當中,動作發(fā)育是早期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jīng)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