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飯難的教育對策
很多父母認為,寶寶越大,吃得就會越多;寶寶的活動量越大,食欲就會越旺盛。實際上,寶寶的食欲并不是和年齡的增長成正比,而是和身體生長的速度有很大關系。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年是食欲旺盛 的時期。因為在這一年里,寶寶身體生長的 速度最快,食欲自然最好,到了吃飯的時 候,往往不等父母準備好,寶寶已經餓得嗷嗷叫了,因此吃東西是孩子盼望的事。到了出生后的第二年,身體的生長速度逐漸地慢了下來,使得寶寶對食物的需要量不那么大了,寶寶飯量的增加也會相對減慢,而對活動的渴望卻很大。如果父母制訂的喂養計劃不符合寶寶的實際需要,而是主觀上期望值過高,那么在具體實施時就可能感覺到“孩子吃飯真難”,甚至為此產生焦慮。
首先,希望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食物需要量要實事求是。對寶寶飯量的設定要依據寶寶的實際需要,不要總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因為食量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來講,孩子是知道饑飽的,對每餐進食量也能夠自行調節。當他不肯再吃飯時,就不要再勉強喂他,千萬別逼迫寶寶多吃,這樣會適得其反。
其次,要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自由走動才是他最大的興趣。同時由于直立行走,兩只手被進一步解放出來,動手的欲望和沖動時刻驅使著寶寶,沒有他不想動的,沒有他不敢動的。
寶寶睜開眼睛就是跌跌撞撞地走動和沒什么目的的操作,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其大小動作能力。玩到興致上來時,他不把吃飯當回事,可父母卻是把“喂飯”當做一件大事來抓,就追著喂,攆著喂。但越是追,越是攆,他越是把躲避你的追和攆當成一種樂趣,怎么還有心思吃飯?這也是造成了“喂飯難”的原因。
所以,必須讓寶寶從不會走路時起就養成 良好的定時定位進餐的習慣,不僅吃飯的時間要 相對固定,吃飯的地點也要相對固定,可以專門 為他準備合適的桌椅,放在固定的地點,或者就讓他與大人同桌進餐。
飯前l小時不給寶寶吃零食,使寶寶在吃正餐時有食欲;吃飯時可以放悠 揚的輕音樂,讓寶寶心情愉悅,情緒鎮定;還必須將那些可能會轉移他注意力的東西,如玩具、 卡通片等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就拿走,他才能 專心致志地吃飯。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