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無私孩子就會越自私
有的孩子很自私,這讓孩子的父母非常苦惱,自己也經常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要學會和人分享,不能那么自私,可孩子為什么總是改不了呢?自己這么寵愛孩子,竟然連自己也不想一起分享他最愛的零食和玩具,這可真是讓很多父母感到傷心難過。孩子自私怎么辦呢?
阿海最近非常苦惱,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私,有好吃的都霸著自己吃,自己的玩具從來都不肯和表哥們一起玩,幼兒園老師更向他反映說,為了爭玩具,他和小朋友們打架。“我真不懂,我和***媽對孩子都是無私的,什么都問問他要不要,但為什么他卻那么自私,什么都要留給自己呢?”
父母的無私讓孩子不懂付出
記者采訪中發現,阿海的苦惱其實也困擾著不少家長。幼教專家何老師對記者說,兒童產生自私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兒童天生的利己傾向。在兒童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兒童往往單純地確定“我即世界”,這種自我中心雖隨時間和經歷的推移,逐漸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
而像阿海的孩子所出現的自私行為,則是阿海對孩子無私的愛造成的。何老師分析,現代的獨生子女,統統處于4:2:1氛圍,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呵護使他們的自我意識觀念增強,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檔的玩具,家中一切必須以他的情緒變化和要求為中心,如果達不到要求,動則耍脾氣,家長一見家中的“小皇帝”抖脾氣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聽從孩子,這就是滋長兒童自私觀念的溫床。
不能對孩子予取予求
何老師說,防止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一方面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另一方面是父母要把握好對孩子寵愛的度,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予取予求。
“對兒童,家長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獨自一個享用,而是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父母干點什么。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家長要學會讓孩子承擔義務。”何老師說。
言傳身教糾正自私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自私行為,父母要及時尋找方法給予糾正。包括幫助孩子增強利他的價值觀,又或者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感受自私行為的惡劣后果。而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是至關重要。
“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替別人著想。”何老師最后提醒家長們。
看來要想讓孩子不再自私,父母就得學著別那么無私才行啊。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