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九大敏感期 你把握住了嗎?
寶寶出生以后,就在不斷地成長,由什么也不懂變得能說會道。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孩子一般會經過九大敏感期,所謂敏感期,就是發展的關鍵期。家長需要掌握好孩子的敏感期,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各種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就是發展的關鍵期,兒童心理、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認為“這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后要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所以,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發展過程中的敏感期要有相當的了解。
兒童敏感期有以下九種:
一、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觜形,并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地學習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所以,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后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哭泣、害怕,甚至大發脾氣。所以“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幼兒秩序的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立。
三、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通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三至六歲則能更具體地通過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家長也可以在家里準備多種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世界。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四、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對泥土里的小昆蟲或你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你培養孩子具有巨細靡遺、綜理密微 習性的好時機。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