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兒童身體發育特點及所需營養
學齡前兒童更需要注意營養的供給,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為孩子提供所需的營養元素,并且保證學前寶寶營養的供給。
學齡兒童智力發育特點及所需營養元素
3-8歲的學齡期兒童(又稱幼童),與外界接觸愈來愈多,模仿性較強,活動量較大,體力消耗逐漸增多,腦發育快,智力發展迅速。為此,必須提供充足的高營養。
幼童的智力發展和大腦的發育(尤其是大腦皮層的發育)都與營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幼童到5歲時大腦的重量以達成人的90%左右。智力發展頭四年達成人的50%,到8歲可達成人的80%。雖然智力發育與外環境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在這個年齡階段,如不注意全面必需的營養,那么智力的發展亦會受到影響。
補充高水平的DHA,能有效促進神經纖維中遞質的快速傳遞,并使神經系統連結更加密集。從而提高腦容量,增強記憶力,理解力,認知能力,并能促進視網膜發育,使寶寶更聰明,眼睛更明亮。
學齡兒童體格發育特點及所需營養元素
學齡期兒童的體格發育方面,出現了下列一些特點:體重每年增加不足2千克,身高的增長也比較穩定,每年大約5-7、5厘米。從外表上來看,孩顯得細長了些,因此在這時期孩子的活動量在加大,體力的消耗也增加了,所以家長覺得孩子消瘦了。在體重和身高的測量中,家長會發現兩者的增加都比1歲以前慢了許多。
鈣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原料,對兒童生長發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營養學會建議3-8歲兒童每日鈣攝入量為800 mg。孩子的身高雖然受父母親身高的遺傳影響比較大,但后天的營養如鈣質充分可以改善兒童的身高。進行補鈣的孩子比單純食補的孩子高出約3厘米,顯示補充鈣劑對身高影響的作用。
良好飲食習慣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
3-8歲兒童咀嚼及消化功能不及成人,其飲食應特別烹制,如家長或托幼機構不能適宜地供給質地柔軟、營養素含量豐富的食品,會導致營養素攝入不足。如果在這時候供給他們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那么便是為他們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家長絕不能放松對學齡兒童膳食營養的關注。
根據權威報告顯示 ,學齡前兒童的膳食存在不夠均衡的情況,如水果的平均攝入量僅為36.4克,而蔬菜為128克。因此掌握為學齡兒童合理安排膳食的方法非常必要。
學齡前兒童的飲食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要保證維生素的供給量,比如水果、蔬菜等,這些食物除了能補充維生素之外,同時還能有效的預防便秘。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