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一起讀童話書四要點
經常在生活中或是電視上看到有小孩的家庭,在小孩睡前,家長會給小孩講故事,其實家長給寶寶講童話故事也是有些注意的地方。
給孩子讀童話,并非所有大人都很坦然。缺少童話閱讀經驗的大人,往往不習慣童話大多不說“人話”的毛病。它們還堂而皇之地“胡思亂想”,基本上不切實際,因此很讓人懷疑“缺乏知識性”。更讓大人頭痛的是,許多掛著“經典”標簽的童話,不但有善與美的內容,還有惡與丑的東西——給孩子讀這樣的東西,豈不是會教壞了孩子、嚇壞了孩子?
關于童話,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常常被我們忽視——它是一種文學形式。給孩子讀童話,最需要一種文學閱讀的心情。文學有什么用呢?它的知識性在于想象力的激發,在于一種社會性的體驗。這種體驗雖然是虛構的,卻是必不可少的,它讓我們的生命得以擴展、延伸和升華。
作為文學的童話非常了不起,它能讓孩子們在舒適的搖籃里、溫暖的懷抱里、溫馨的房間里,去體驗人世間的形形色色,不拘于任何時空的限制。童話中的矛盾可以是非常溫和的,也可以是相當激烈的,但不管如何發展,最終都是和平美好的——“他們快樂地生活在一座美麗的城堡里”。永遠回歸平和,是童話與一般大人的文學在處理矛盾的態度上最顯著的區別。無論孩子在想象世界如何恣意遨游,他們最后總是在搖籃里、懷抱里、房間里“安全著陸”。優秀的、經典的童話,總是這樣了不起!
以一種文學閱讀的心情給孩子讀童話,需要注意這樣幾個基本要點:
(一)故事就是故事:
不少人在文學閱讀中習慣于“對號入座”,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這種傾向更為明顯。比如常聽大人勸喻孩子,故事中的某人如何如何,請孩子也如何如何吧。這是一種解讀故事的方式,但作為文學閱讀來說,總這么做未必是好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糟糕的。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但把自己變成“等待王子拯救的灰姑娘”的女性應該是極少數吧。今天,雖然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和人生取向我們未必贊同,但《灰姑娘》的故事依然美麗。因為“故事就是故事”,讀故事的高手懂得如何從故事中“跳出來”,也會懂得如何引導孩子跳出來。
學會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欣賞故事。故事中有善與美,也會有惡與丑,它們都是人生中寶貴的體驗。不知丑惡,也不會懂得美善。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故事中的丑與惡(假如不可避免的話)越是形象逼真,故事才會越完美。而在童話中,孩子們終會安全著陸。
在充分考慮孩子智力與情感的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我想不必刻意去回避童話故事中看來陰暗的一面。同時,不必將故事變成道理,也不必用故事來講道理。故事就是故事,真正優秀的故事,本身具有強大的道德力量。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