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認識的“數理邏輯”
寶寶從4個月大小的時候就有邏輯思維了,而且不同月份大小的寶寶的認識和感知程度是不一樣的,這是需要父母們要認識清楚的。
1、數理邏輯智能的概念及作用
數理邏輯能力所涵蓋層面可概括為量、數、圖形空間和邏輯關系四個方面。
量:就是對物體的多與少、容器盛載量的認知、理解和運用,如比較一杯水與半杯水哪個多?一大杯水相當于幾個小杯的水?
數:包括認識數字、理解數與量的對應關系及運用數字,如能數數、計數;
圖形空間:感知能力則包括對空間方位的認知和方向定位,認識里外、上下,辨別前后左右;圖形包括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如能識別圓形、三角形,等;
邏輯:邏輯關系主要是懂得數與量的規律和推理能力,如能根據物體的顏色、形狀等特點進行分類,能比較大小、高矮、遠近等。
2、0-3歲嬰幼兒數學邏輯發展規律及認知特點
量:包括數量和測量,(目測、測量工具的使用)以物量物等;數量包括認識“1”和“許多”,能夠區分“多”和“少”、一樣多,數:數數到點數;數數包括順數和倒數,通過點數認識數字進而認識單數和雙數及數的組成(整合:數的相加)、分解(數的減法)等等。
4個月,逐漸具備“客體永存”的初步意識,通過玩有線拉扯玩具,建立物體間初級的因果關系(一拉就動);
5個月,開始感知到物體數量多和少的不同,并作出不同的反應;
6個月,確立了“客體永存性”,開始尋找失落的玩具或物體;
7個月,能感知到物體的大小區別,并會在同物品中選擇拿取“大”的那個;8個月~10個月,對拉線玩具的因果和邏輯關系進一步確立;
11~12個月,懂得用手指表示“1”;
1~1歲半,能區分“1”和許多;能找出一樣的物品(配對)、按自然數的順序說數(1、2、3);
1.5歲~2歲分類和歸類:會準確地運用量詞;知道“1”和“許多的不同;從能把一樣的(同樣、同色、同質地的)物體進行匹配,到能從物體不同的認知特點進行分類,如同顏色不同形態或形狀的物體、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物體、同質地不同顏色等方式,對物體進行相同和不同類別的區分;
2歲半-3歲,以物量物。“5”以內的點數,懂得物體的配對、分類、歸類、及物體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并能通過排列、排序找到、總結出事物的內在規律。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