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妙招寶貝入園不學壞
對于寶寶入園,家長總覺得有好處也有壞處。該怎么說呢?比如說寶寶入園后,一起玩的小朋友多了,說不上魚龍混雜吧,起碼各個小孩子的壞習慣都會暴露出來,因而寶寶入園特別容易學壞。
學齡前的寶寶成長相當迅速,特別是在寶寶上幼兒園后,比家庭生活要復雜的新環境會讓寶寶出現一些變化,但因為爸媽看不見幼兒園的學習,有些改變會令父母擔憂,譬如上學后變得安靜、愛頂嘴、講臟話或是多了一堆“壞”習慣。爸爸媽媽要怎么辦呢?
寶寶入園后4大狀況:
1.想法以偏概全
幼兒園的生活,對寶貝來說是個蠻大的沖擊。首先,他原本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為眾人的焦點,現在卻要在十幾、二十人當中,爭取老師的注意和喜愛。以前在家隨便堆個積木,眾親友熱烈的掌聲立刻隨之而來,但現在認真堆得比天高,老師卻只忙著處理那兩個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別的小朋友,老師就會注意到我?”孩子無法任意轉換觀察焦點、顧及事實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為吸引焦點就是被喜愛,于是他們開始夸大重復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為,譬如粗魯的動作、大聲說話等。回家后,爸媽反而不習慣:我那個秀氣斯文的寶貝哪里去了?
2.興致勃勃學說話
3、4歲小孩愛說話,興致勃勃學著各種語詞和聲調,爸媽開車時遇到冒失鬼,隨口一句“會不會開車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寶貝可能就開心地學上一百遍。上幼兒園之后,接觸的人變多,學習的對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間互相學習大人的口頭禪,或者交流在電視聽到的話語,難免會講出幾句讓大人頭痛的話來;即使爸媽嚴詞厲色說“不可以”,但不久后寶貝卻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詞…。
這是因為寶貝不懂這些話語真正的意思,他們只是想表達“生氣”的感覺,或者像諧星可以逗人發笑。除了爸媽及時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現后,這類行為也會逐漸消失。
3.我想與眾不同
3歲以上的寶貝,有別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別等外表,慢慢地發展出“心理我”,他們自我介紹時會以“我能做什么”為主軸,譬如“我上中班”“我會自己穿衣服”“我喜歡騎三輪車”等。為了樹立自我形象、為了彰顯自己與他人不同、為了展現自己很棒,寶貝插嘴或唱反調的情況便增加許多。這不是因為寶貝上幼兒園“學壞”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現。
4.適應新環境過度期
幼兒園與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們也要學習紀律。有些孩子天生氣質趨避性高、適應性低,本來就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新環境,所以剛上學個性變安靜或變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寶貝還在摸索學習:老師講話時要安靜坐著,爸媽講話時是不是也要?所以會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現。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