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父母給孩子買iPad 成哄孩子法寶
因為現在的時尚,積木、汽車已經再也不能滿足孩子對與玩具的要求了,所以很多潮爸、潮媽給孩子買ipad,已成為了哄好孩子的法寶了。
據117名讀者參加的調查問卷中,53%的家長表示,會給孩子購買iPad;14%的家長表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會給孩子買;只有33%的家長明確表示,不會給孩子購買。
孩子究竟為何會熱衷于玩iPad一類的電子產品呢?超過48位家長表示,孩子喜歡、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32位家長稱有攀比心理,人家孩子都有,自家孩子沒有會有自卑心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另37位家長認為是,朋友聚會、打掃房間時無暇照顧孩子,就讓孩子去玩游戲,以獲得分身機會。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影響,許多父母都是了解的,而且iPad并不是早教機,不能把孩子交給“電子保姆”就不管不問了。畢竟電子產品不能替代親子互動,只有親子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還是應該多抽出些時間,陪孩子玩玩游戲,多貼近真實的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
和電腦和手機一樣,ipad快速變化的圖像和相對較小的屏幕,以及在玩ipad過程中眼神的專注,會讓孩子的眼睛長期聚焦在某個點上,再加上孩子的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而iPad的畫面顏色鮮亮,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從而引起近視和弱視。
早教專家表示,孩子過早專注電子產品,會給以后的文字學習造成障礙。長期關注視頻,就跟大人不動腦筋看電視一樣,孩子會懶得去思考問題。
而且,幼兒在發育過程中應該多和人交往,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電子產品對視力的影響極大。不要讓3歲以下的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因為他們的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電子產品色彩亮麗的屏幕對眼部刺激大,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進而誘發近視。稍大的孩子用電子產品也應把亮度調低,玩15分鐘就休息,一天不超過1個小時。
合理解救“電子娃娃”
如果孩子熱衷于、甚至沉迷于手機、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如何讓孩子不受到電子產品的負面影響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專家認為,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如果做不到讓孩子對電子產品完全絕緣,可通過以下方法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沉迷。
1、盡量減少家里的電子產品數量,或很好地將它們隱藏起來。
2、自己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電子產品,因為家長是孩子行為的榜樣。
3、不把電子產品作為“交易籌碼”,比如“好好吃飯就給你玩”之類的。
4、找一個比電子產品更好的東西推薦給孩子,如圖書、玩具、戶外親子活動等。
5、陪伴和引導孩子玩電子產品,增強親子互動也能掌控孩子玩的時間。鼓勵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以增強協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6、增加和孩子的互動活動,多抽時間陪孩子聊天、運動,帶孩子去戶外走走,孩子注意力就會慢慢被轉移。別為了解放自己,害了孩子。
做好親子教育 讓孩子感受家庭的關愛
家庭中的親子教育具有強烈的驅動力,能激發孩子追求真理克服困難,調節著個人言行,指導道德行為方向。只有借助親子教育,美化孩子的心靈,才能使他們學會做人,正確地去追求人生價值,使知、情、意、行達到和諧統一。
1、營造溫暖民主的家庭氣氛
家庭環境是每一個孩子生活和成長的首要的環境,它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良好的家庭環境,如家庭結構健全、家庭關系和睦、家長行為文明會影響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相反,則會導致孩子的人格向著變態的方向發展。因此,改善家庭環境是預防和矯正孩子不良心理的必要措施。
2、正確進行家庭教育
要改變孩子情感缺失的現狀,家庭教育就應該科學化、全面化。首先,必須了解和尊重教育的對象。對于孩子,家長應該放下“面子”,和自己的子女“交朋友”,加強溝通,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上的幫助,生活上的關心,精神上的鼓勵和誘導。其次,家長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包括提高科學文化知識的修養;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文明處世、禮貌待人,為子女做一個道德上的榜樣;同時家長要加強自身的科學修養,如學一點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等。第三、把道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和貫穿始終的核心位置,在教育子女文化知識的同時,應從小對其灌輸為人處世的優良美德和高尚情操。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