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息息相關,而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育兒方式是分不開的,因而為了培養寶寶好的性格,作為父母應該科學地育兒。
一般來說,3歲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顯的個體差異,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改變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取決于養育方式。
孩子性格的形成與早期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這一點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常聽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膽小、嬌氣,殊不知,恰恰是自己無意中以錯誤的育兒方式養成了孩子的這種毛病。實際上。培養孩子性格品質要從小抓起,從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著手,如飲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訓練等,這些先入為主的習慣就是孩子日后的習性。
父母的情感態度對孩子性格的導向作用十分重要。現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顯,頻率和強度更高,這樣會使孩子變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賴性,在嬌寵中變得批評不得,甚至父母的聲音稍高一點,孩子也會因此受恢而大哭不止,顯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
一般情況下,嬌氣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極容易出現心理障礙。
再則,如今獨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顧表現在各個方面,如替孩子包辦的事情過多,對孩子的正常活動限制過多等。這些過分“擔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過言行舉止顯露出來,對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參加某項活動之前,總是向孩子列舉種種危險,結果使孩子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并因此畏縮不前。年齡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點極易潛移默化地傳導給孩子。
現在的父母還往往把孩子的身體健康寄托在各種食品和藥品上,而不是讓孩子在陽光、新鮮空氣和戶外運動中鍛煉身體。一般說,體弱多病與性格懦弱之間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因為病兒會受到父母更加細心的照顧和寵愛,從而成為助長軟弱性格的溫床。這種保護過度的育兒方式,會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顯惰性特征,表現為好吃懶做,好靜懶動,缺乏靠自身能力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