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給孩子帶來自尊傷害
想要“理想之花”父母需謹記“良言”
父母經常的“體罰”孩子,會給孩子帶來自尊的傷害,所以說想要“理想之花”,父母也需要正確對待,謹記“良言”,才能開出“理想之花”。
家長都知道,體罰對孩子不好,因此家長希望用言語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然而,他們卻用錯了對子女訓斥、嘲諷這些語言暴力的方法,反而對孩子的心靈產生更大的傷害。
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對“不爭氣”的子女出言訓斥、嘲諷,進行一種“心罰”。殊不知,這對于孩子稚嫩的心靈有很大的傷害。
一般來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比較脆弱。不管家長們訓斥與嘲諷的出發點多善良,理由多么實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勢得其反。
誠然,對孩子體罰不好,“心罰”則更是不該。“哀莫大過于心死”。家長用尖刻的語言奚落、諷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體罰“文明”,但它帶給孩子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罰更多傷害的是孩子的身體,而“心罰”更多的是傷害孩子的“心靈”。受“心罰”的孩子自尊心被摧毀,自信心被打擊、智慧被扼殺。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熱愛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但怎樣去愛,如何去教育卻大有講究。任何情況下,家長都不應該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和方式去傷害孩子,不應該“心罰”或變相“心罰”孩子。如果那樣做,則是家長的失職,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們善于觀察與揣摩子女的心態處境,然后選擇時機有針對性地用“良言”撫摸他、溫暖他、激勵他;
當孩子受挫折時,不妨說幾句話解圍;當孩子沮喪時,適時說幾句熱情的話予以鼓勵;當孩子疑惑時,及時用柔和的語言給他提個醒;當孩子自卑時,不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孩子痛苦時。盡量設身處地說些安慰的話……
這樣,孩了蔫了的“理想之花”又會漸漸開放,落下的人“生之帆”又會慢慢扯起。須知“良言”是甜甜的,香香的,充滿活力的;“良言”是清風,是春光,是青山綠水。但愿每位父母都養成使用并警用“良言”的習慣,講究教育的藝術!莫再“心罰”孩子!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