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適合幼兒的五款親子游戲
你知道哪些是最合適你的寶寶的一些小游戲嗎?下面小編就來介紹幾款親子游戲吧,讓你和寶寶變得更親近。
一、小手小手變變變
功能:鍛煉小肌肉的協調與靈活,訓練思維反應能力。
玩法:
1。爸爸媽媽和寶寶都把手藏在各自身體的后面。
2。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說“小手小手藏起來,小手小手變變變!”
3。每次都鼓勵寶寶變出不一樣的動作。如變成一把搶、一只小狗、數字八、小兔的耳朵、一個三角形等等。媽媽和寶寶還可以相互學習各自的動作哦!
規則:說最后一個“變”字的時候,小手一定要變出動作來。
二、小青蛙跳荷葉
功能:學習單腳、雙腳跳和有一定距離的跳的各種方法。
材料:用馬甲袋做的荷葉,用小的毛絨玩具做害蟲,一個籃子。
玩法:
1。媽媽把荷葉一張一張鋪開放在地上,對寶寶說“春天來了,池塘里也長出一些害蟲,我們變成小青蛙去吃掉害蟲,好不好?”
2。媽媽和寶寶一起說“小青蛙,本領大,跳跳跳,呱呱呱。”(活動四肢、鞏固跳的動作)
3。青蛙媽媽帶青蛙寶寶跳到荷葉上,一次捉一只害蟲,然后再返回去。
4。青蛙媽媽說“現在寶寶長大了,自己去捉害蟲吧,媽媽在家等你。”
5。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活動情況,適當改變荷葉與荷葉之間的距離。
規則:一次只能捉一只害蟲。只能跳。雙腳要落在荷葉上。
三、鉆洞洞
功能: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做各種動作,發展身體的韌性。
材料:一個小球
玩法:
1。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說“小手小手拍拍,小腳小腳跳跳、小腰小腰扭扭,膝蓋蹲一蹲,腦袋點一點,請我的身體動起來。”接著做熱身運動。
2。做個小洞洞。爸爸媽媽鼓勵寶寶用手臂和身體做洞洞,每次做出不一樣的洞洞,能讓寶寶媽媽手中的小球穿過。
3。做個大洞洞。爸爸媽媽嘗試用身體做大洞洞,能夠讓寶寶能從這個洞洞中穿過。
規則:每次都是利用身體的不同部位變出洞洞,不能重復。
變出的洞洞大小要讓小球或寶寶可以鉆進去。
四、揪尾巴
功能:發展腿部力量,提高跑的速度。
材料:3根長50~60厘米的彩色紙帶
玩法:
1。爸爸媽媽寶寶各自把彩色紙帶塞在褲腰后做尾巴。
2。爸爸媽媽跑一定距離,寶寶跑去揪爸爸媽媽塞著褲腰后面的尾巴。
3。等寶寶跑開一定距離后,爸爸媽媽跑去再揪寶寶后面的尾巴。
規則:被揪到尾巴后,馬上要去揪對方的尾巴。
五、送水車
功能:鍛煉手臂力量和靈活避開障礙物的反應能力
材料:一只廢舊紙箱或周轉箱,2~4瓶礦泉水,一根繩子。
玩法:
1。爸爸媽媽說“天氣熱了,我們去動物園給小動物送水喝去吧”。
2。帶寶寶一起用手拉著紙箱到處走走、跑跑,繞開障礙物。
3。寶寶一個人用手拉著紙箱運水。當回到起點時,爸爸媽媽給紙箱增加礦泉水。
規則:如果紙箱在運的過程中,碰到了場地的障礙物就要重新回到地點出發。
每次往紙箱增加一瓶礦泉水,逐漸增加紙箱內的重量。
運動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生理刺激,尤其對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科學適當的運動游戲可以愉悅寶寶的情緒,發展寶寶良好運用身體的能力和熟練地掌握控制物體的能力。除了參照這些游戲外,爸爸媽媽還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多想出一些方便又好玩的運動游戲跟寶寶一起來分享吧!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