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0歲開始性啟蒙教育的6個策略
從寶貝一出生,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可能會妨礙寶貝正常的性心理發育,甚至給寶貝的一生都帶來難以彌補的不良影響。
因此,性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而并非像我們固有的觀念里認為的那樣,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惡補。
1、父母要處理好雙方及與孩子的關系。
除了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之外,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父母關系緊張,孩子就很容易成為承受父母一方或雙方憤怒和怨氣發泄的對象,因為年齡太小,社會經驗缺乏,孩子缺乏正確判斷事情緣由的能力,常常會把父母之間關系惡劣的原因歸結到自己頭上,從此種下自責的根苗。
孩子長大后會形成缺乏自信、膽小怯懦、性格軟弱和行為退縮等人格特征,或者內心閉鎖、精神抑郁,甚至因不能承受自罪的壓力而自殺。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彼此的關系,給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環境,以免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各種傷害。
2、同性父母與異性父母要發揮好的作用。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別意識形成的楷模,異性父母則是孩子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楷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起著無法低估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應該積極配合,共同養育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當孩子懂事后,異性父母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度親密,以免導致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3、在日常照料中讓孩子學會愛自己的身體。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體驗周遭世界。在喂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恰當的行為可以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自己被關愛,學會尊重并愛護自己的身體。
4、以恰當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男女的區別。
一般從1-2歲開始,孩子就會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別。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2、3歲的孩子開始詢問與性別相關的詞匯。當孩子詢問:“妹妹為什么沒有小雞雞?”“我從哪里生出來的?”等問題時,父母最好告訴孩子相應部位的正式名稱,或者正式名稱加上俚語中的名稱,并從這些詞匯開始逐漸擴展,讓他對有關性的問題有個科學而系統的了解。
研究表明,和孩子談論性越早開始越好。當然,對于學齡前兒童進行性教育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平時對孩子的提問或相關行為給予適當反應,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這樣的做法會給孩子一個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問題,他不需要通過別的途徑去了解,父母會給他提供可靠而科學的信息。
5、讓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私處。
當孩子進入性蕾期,他可能會當眾碰觸自己的生殖器,這時,大多數父母往往會以“羞羞”這樣一個含糊的字眼,或者嚴厲的呵斥來制止孩子的行為。但是這種做法不僅不能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還會讓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不好的評價。正確的方式是告訴孩子,那個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看到,如果他想碰觸的話,可以回到自己的臥室去。這樣說不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生羞恥感,同時也教給了他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適當的時機讓孩子明白:他身體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等等。
6、讓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
在很多成人眼里,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他們往往拿孩子當活玩具,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隨意逗弄他們。如果孩子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他就很難學會反抗成年人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因此,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的身體,教給他關于身體接觸的一些基本原則,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