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歲內寶寶的手部益智游戲
在寶寶一歲的時候,家長們也可以在這時和寶寶做些益智游戲,下面小編為您分為了幾個進度,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學家認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人類絕大多數智力作業,如寫字、畫畫、彈琴、繡花、編結、雕刻,都是通過手指的活動來實現的。
人們常說“心靈則手巧”。這里所說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大腦。“心靈手巧”與“手巧心靈”是辨證的關系,手腳靈了,頭腦才會聰明,笨手笨腳必然笨頭笨腦。訓練孩子的手腳,等于給孩子做“大腦體操”。手的動作,代表著孩子的智慧,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占的比例最大。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復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系,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寶寶手的技能,對于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進度一:出生開始大多數的嬰兒都有吸吮小手的興趣。他們將整個小手放進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極大滿足,有時拉都拉不出來,當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總是將手里的東西送進口中。
游戲:當寶寶把小手伸出來時,成人多撫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練習抓握,這時他的手握得很緊。
進度二:滿3個月的嬰兒就會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認真,并會用小手撫摸他所接觸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邊緣。
游戲:2個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寶寶手里練習抓。要讓他摸媽媽的臉,摸各種不同性質的物品,發展觸覺。
進度三:4個月的小嬰兒會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會將手放在小桌邊上做彈琴動作,手指靈活但還抓不住玩具。
游戲:把東西放在寶寶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誘他抓。
進度四:5個月就可以伸手抓住東西了。
游戲:讓寶寶抓住玩具連自己的手一起搖動。
進度五:6個月后的嬰兒會坐了,可以有意識地用一個玩具敲打另一個玩具,或將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經真正成為認識事物的器官。
游戲:能坐起時,引導寶寶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應放得比他手高一點,可以吸引他把手舉高或伸出,身體前傾。把玩具放在寶寶身邊可以吸引寶寶翻身,把玩具放在寶寶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歡迎,歡迎”,練習拍手。
進度六:9個月后的嬰兒會同時屈伸五個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經從滿把抓發展到拇指和食指對捏了,到10個月時還能夠準確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經成為寶寶認識世界的工具。
游戲:玩“抓抓撓撓”的動作,把“小饃頭”、鈣片等較安全的小顆粒狀物品或玩具從小筐里取出來再放進去,多做撿和扔的動作。
手是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并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這對人類智力的開發尤其對寶寶的智力開發十分重要。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