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寶寶學說話過程的3種錯誤態度
在寶寶說話期,爸爸媽媽很著急的教寶寶說各種詞語,叫各種稱呼,但是這樣是不利于寶寶說話的,專家介紹說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要避免下面的這三種錯誤態度。
第一種: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后
父母類型:“熱心幫忙”型
犯禁表現:“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
犯禁的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破禁辦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第二種:過多使用疊詞
父母類型:過分遷就型
犯禁害處: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破禁辦法: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并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盡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第三種:模仿寶寶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
父母類型:將錯就錯型
犯禁害處:寶寶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那么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破禁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